张一帆 摄

编者按: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驰名中外。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发展规律,利用红茶市场升温,消费人数增加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生产红茶,为全国茶叶产区探索了一条增收增效的新路。信阳人一手擦亮“信阳毛尖”绿茶金字招牌,一手抓研发创制“信阳红”红茶,一红一绿相得益彰。得山水之灵秀、茶道之精神、茶友之钟情、市场之厚爱,我们相信,信阳毛尖茶一定会绿得更加诱人,信阳红茶一定会红得更加灿烂。在信阳第二十一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3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喜迎信阳第二十一届国际茶文化节信阳茶事”系列报道,藉以希望国内外茶界同仁以此机会与信阳茶叶企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共创“信阳茶”和信阳的美好明天。

本报记者 赵恩烽

饰以信阳前缀,毛尖和信阳便有了各自非同寻常的意义。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郑板桥的诗句让人品出了新茶的清香和饮者的欢愉,四月芳菲,茗香信阳,底眉处,峰回间,信阳和信阳人,谁能离开了一个“茶”字呢!

信阳和毛尖就是相生相依,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这话没错。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苏轼认为,“淮南茶信阳第一”。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茶获得金奖。

近二十年来,“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

叠加在信阳毛尖身上的种种溢美之词,使我们看到信阳毛尖这个名字,都会露出彼此了然的欣然笑容——不管时光如何匆匆,信阳毛尖,都会成为信阳人生命中的那道暖色记忆。

“茶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竞争力,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我们生产的茶是否卖得出去、能否卖得更多。而做到这一点,需要茶企业在开拓市场上狠下工夫。开拓市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茶企业做大做强,做响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推动我市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孟春四月,莺飞草长。市委书记郭瑞民深入浉河区浉河港镇、董家河镇部分茶园、茶叶加工企业、鲜叶交易市场,了解春茶采摘、生产、销售情况时,对信阳茶叶生产提出以上希望。

也曾有这样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一幕,今年3月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又是一年春来到》,就“两会”热议话题对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市长乔新江进行了专访,节目最后,乔新江把一幅合作社茶园的图片挂在了演播厅的印象墙上。他说,采茶姑娘们穿着红色的服装,预示着我们信阳毛尖、信阳红越来越红火。

对信阳茶业家底的如数家珍,对市茶办主任魏勇来说,显然是一种充满深情的梳理。他告诉记者,我市茶叶生产优质的基础性工作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

全面完成全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魏勇说,截至去年底,我市完成茶叶基地建设30.2万亩,占3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的100.7%;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75万亩,8个产茶县区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去年全市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0余万亩。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