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李小然

说起小南门区域市容综合治理工作,不禁让人想起,发生在光山县家喻户晓的“三尺巷”的佳话。试想,小南门大排档的经营者,在经营自己排档,赚足了“银子”之后,能否考虑附近市民的感受,也来个“经营为争人行道,让他三尺又何妨”呢!

“三尺巷”的故事,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质,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如果说,在小南门区域市容整治工作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能够体会“三尺巷”的含义并能从中受到启发,那么,魅力信阳的市容市貌、居住环境和交通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如今,每当市民走进胜利路、建设西路的小南门区域,就会发现,人行道已经不是市民行走的便道,而是大排档经营者的“店铺”,或是经营者的“作坊”。整个街道近三公里长,胜利南路从七中至小南门两侧,到建设西路北侧人行道,几乎布满了大排档的大棚。行人已经没有行走的余地,要想让经营者让出“三尺”便道,那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人行道是市民出行的安全便道,尽管小南门大排档历经多次整顿,但总是整顿后,又死灰复燃。昨日晚23时许,记者在建设西路看到,原本宽20米左右的建设西路,由于大排档“招牌”占据了道路中央,整个机动车道仅剩下不足5米。而原本宽12米左右的胜利南路,亦是同样命运。

在一大排档经营场所,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来这里吃夜宵的市民。当记者问及大排档占据人行道好不好时,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但鉴于大部分市民都是如此,我们也只好“随大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别人能占道,我们也只好占道。不然,生意就不好做。当记者问及,白天为何不撤大棚时,他说,这好像“约定成俗”,别人不撤,要撤就会有人找你麻烦。

为什么大排档占道经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营者少了一种美德,丢了一种素质。假如,经营者能多为广大出行市民考虑,多想一想“三尺巷”的故事,或许,小南门大排档经营就会多一点洁净,就会多一点和谐。

据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及市交警部门称,每年小南门因占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就达数百起。所以,从今年起,为了彻底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市委、市政府才顺应广大市民要求,决定对小南门区域大排档“脏、乱、差”进行整治。

负责整治的市城市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负责人杜平告诉记者,小南门区域“脏、乱、差”问题之所以严重,主要是部分经营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增加经济收入。而他根本没有考虑市民出行问题。但作为城市管理者,我们也要按照城市管理的有关法规,让这里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一个要城市优美环境,一个要养家糊口,于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事实上,我们的管理与他们的养家糊口并不矛盾,我们只是按照城市管理办法,让占道经营者按照规定,白天撤去大棚,让开人行道以供市民出行。夜晚或雨雪极端天气,经营者可以搭大棚经营。假如,我们的大排档都能遵循这个规定,那又怎么会出现矛盾呢?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说,大排档经营无可厚非,作为管理者应该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但同时,经营者也应该考虑全市广大市民的感受,考虑管理者的感受,城市的管理,不是城市管理者的,他们的管理是为全市广大人民服务的。试想,人行道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它是大家的,绝非某些经营者自家的营业场所。如果,一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不仅损人利己,而且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于公于理都是会“走进死胡同的”。

所以,要让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那么,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管理者就会与经营者们达成一种“爱护信阳,创建魅力信阳”的共识。到那时,小南门区域“脏、乱、差”问题,不仅能够达到彻底治理,而且,“三尺巷”的故事,也会成为新时代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