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 加强反腐倡廉

以“八项规定”为代表,党中央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已有明确的制度要求。要从根本上改进工作作风,今后必须双管齐下:一是要严格落实现有的制度规定,并能够及时发现和严格纠正各类违规行为,以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制度标准、细化制度内容。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在廉政建设方面已制定有大量制度,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再推出更多制度,而是要确保现有的各项制度能够执行得力、落实到位。通过提升执行力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清华大学教授 程文浩

用好公权力

从作风建设入手到推行制度建设,涉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一个是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另一个是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问题。

把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非常好。作风建设绝不仅仅表现为党员个体的言行,还涉及各级领导班子乃至一个执政党的作风和形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否持久地掌握政权,关键在于公共权力是否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否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从外在看到的就体现在党的各个方面的作风。而公共权力是否能够为人民服务、使人民满意,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作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制度笼子”和“三个机制”,正体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构筑了廉洁自律的底线。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李 民

反腐要进行顶层设计

反腐要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进行“顶层设计”,综合协调解决好“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想腐”的问题。解决“不敢腐”,主要靠完善惩戒机制,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提高对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发现率和查处率,以尽量消除或限缩腐败分子实施腐败行为所基于的一般可以不被发现、不被查处的侥幸心理,使之不敢腐败。解决“不能腐”,主要靠权力控制、限制,建设有限政府:凡是公民可以自己决定,市场可以自行调节,社会可以自治的事,政府尽量不要干预,把这部分公权力回归或转移给公民、市场、社会。取消了这部分公权力,你再想腐败也腐败不了,以达到不能腐败的效果。解决“不易腐”,主要靠权力制约、监督。公权力虽可限制、减少,但公权力总是要有的,一定的公权力是必不可少的。要保障既赋予官员公权力,又要使其不腐败,那就必须使公权力行使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必须要求其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必须使其接受法律监督,特别是人大和舆论监督。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腐败,但会给腐败设置重重障碍,使腐败变得不容易,即使想腐、能腐而不易腐。解决“不想腐”,主要靠理想、信念和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当然,“不想腐”相较于“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是个更长期的工程,是个必须“从娃娃抓起”的工程。一个官员如果从小就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甚至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许多革命先烈所做的那样,自然不会想腐思腐。

——北京大学教授 姜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