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战伟
尽管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接受“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但铺张浪费的行为却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不断放大。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可公务浪费依然随处可见,屡禁不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好的事物需要不断维护才能得以维持,而坏的行为一旦没有约束就会自然而生。铺张浪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滋生它的文化根源和现实基础。
错误的享乐观念是铺张浪费的思想源头。铺张浪费虽被定义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糟粕文化因为迎合了一些人的消费心理而长期存在,要面子,讲排场,相互攀比,已浸润到世俗生活的诸多细节。和困难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增加,于是在一些人看来,现在物质丰富了,花销大一点无所谓,铺张浪费反而成为实力的体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不仅一些公务人员开始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不少富裕一点的群众在请客吃饭迎来送往中也逐渐讲排场、比阔气。
监管惩处机制的缺位纵容公务浪费之风。由于在目前党纪国法中,铺张浪费无法清晰界定,难有真正的监督和约束,很少有人因公款吃喝“吃”掉“官帽”。于是在一些人眼里,公家的钱物不用白不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的地方行政成本和职务消费缺少节制,政府开支无序,“三公”消费数额惊人。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飞扬跋扈,视公共物品为己物,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挥霍无度。上行下效,官场浪费之风也就无从约束。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一桩桩圈钱交易往往就在灯红酒绿中完成。
反对铺张浪费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少人虚荣心开始膨胀,“富二代”、“官二代”炫富事件层出不穷。很长一段时间,打开网页、电视和报纸,天价筵席、天价月饼、天价香烟等报道令人眼花缭乱,街头楼盘广告更是将“至尊”、“奢华”等字眼用得明目张胆,而倡导勤俭节约的内容却很少见。由于对奢侈消费的过度渲染和对勤俭节约吝于笔墨,不少人长期耳濡目染,价值观必定会发生改变,追求奢华的多,勤俭节约的少。
我国正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早日实现各项战略目标,全面遏制铺张浪费之风等不得慢不得。要把“反铺张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既要让人们看到立见成效的变化,更要研究长期有效的机制,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倡树勤俭节约文化的氛围。
遏制铺张浪费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把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要率先垂范,从我做起,自己首先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事事简朴、处处节约。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防止因“拍脑袋”决策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只要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说到做到,那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广大公务人员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让人民群众看到作风转变的新气象、新风尚。
遏制铺张浪费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遏制铺张浪费之风是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避免一阵风,要建立健全科学、严格而有效的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机制。遏制铺张浪费须从根源下手,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各级干部置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规监督、制度监督、纪律监督之下。首先,要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约束和惩戒制度,把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纳入反腐倡廉的内容,实行违规消费零容忍。其次,要把根治公款浪费“顽疾”作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实行一把手问责制和追责制,用刚性的制度遏制铺张浪费现象并逐步将制度手段上升到法治手段。此外,还要深入推进财务公开制度,消费审计制度,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制度一旦制定,要坚决贯彻执行。
反对铺张浪费必须倡树勤俭节约文化。遏制铺张浪费更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要纠正这种不良风气,关键还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对于民间个人浪费,应当从道德层面进行引导,旗帜鲜明地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要把厉行勤俭节约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落实到诸如“光盘行动”、“节能比赛”等具体项目中,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立即行动起来,科学利用和节约资源,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