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司宣

民生冷暖,枝叶关情。十八大召开之后,党中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国上下奏响了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的工作主旋律。在我市的司法行政系统,“基层第一,群众至上”的观念早已深入每个人的脑海,“服务民生、真诚为民”成为全体干警所追求的第一目标。近年来,市司法局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坚持开展“让人民满意”和“公开承诺办实事”活动,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冷暖作为第一大事,重心下移,沉身基层,找准基层群众的需求点,立说立行干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被誉为“群众利益的守护神”。

普法宣传——法律知识润民心

平桥区洋河镇的王大爷两手拎着采购的物品,掖下夹着法制宣传资料,心里美滋滋的,逢人便说:“今天收获大了,学到了很多货真价实的东西,以后遇到法律问题再也不怕了!”这是市司法局集中开展的“关注民需民生,促进公平正义”为主题的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在这次活动中,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律师34家律师事务所的300多名律师,走进社区、乡村、街头,以陈列宣传板、发放法律书籍、解答咨询、简单代书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民之所需,积极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每月一法”、“法制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夜市”、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组建法律宣讲团,深入学校、机关、厂区、农村,通过法制讲座、文艺汇演、现场接受法律咨询、讲解案例、发放资料等方式,宣传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全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针对我市是农民工输出大市的实际,市司法局把农民工列为重点普法对象,积极组织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一是依托农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法制学校、教育培训阵地,开展对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开展“送法进工地、送法到厂矿、送法进企业”活动,进行专题法律宣讲、展示法律图片、播放法制影视片、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三是在农民工返乡期,在车站、庙会、集市等场所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将普法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服务到百姓的家门口。截至目前,该局共举办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培训710余场,出动宣传车290辆(次),摆放展板372块,张贴横幅和标语1000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685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我市农民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惠民生

去年年底的一天,息县彭店乡崔某等17人向司法局赠送一面“法律援助,为民解难”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他们在某建筑工地做小工,工程完工后多次讨要工资无果。市司法局及时为他们开通了“法援绿色通道”,安排专职律师予以办理,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为他们讨回工资近五万元,对此结果受援人感到非常满意。

市司法局立足民之所急,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心向基层特困户和重点弱势群体倾斜,建立了更加简捷便民透明的法律援助机制和法制宣传联动机制,最大限度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最大范围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法援实惠,最大力度传递党和政府的爱民情怀,努力搭好“连心桥”、撑起“温情伞”,竭尽所能维护社会贫弱群体的合法权益,切实让最需要的人及时得到援助。

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高标准建好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推进法律援助网格化建设,不断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受理、审查指派、案件办理、结案归档等办案程序。截止去年,市、县区法律援助机构全部建立标准化接待室,在乡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工、青、妇、残等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和联络点265个,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畅通、服务规范,全市11个法律援助机构均在法院设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案件跟踪制度和回访制度健全,共回访1525名受援人。仅去年,全市就接待咨询1464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68件,农民工维权案件736件,挽回经济损失1177余万元。

人民调解——化解纠纷排民忧

60多岁的张大妈抹着眼泪,激动地告诉周围的邻居:“司法所替我说话,找我儿子要赡养费,以后的养老也有着落了,用不着再成天跟他斗嘴了”。近年来,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调解、宣传、预防三大职能作用,调处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信阳、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局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人民调解春风化雨”活动,组织全市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出动宣传车辆、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条幅,广泛宣传人民调解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入矛盾多发区,以民生交通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等为重点,现场以案释法,排查化解矛盾。去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共排查矛盾纠纷18335起,化解矛盾纠纷17861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4%,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58件72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03件61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90件2937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14件1136人,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针对社会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局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以市医疗纠纷预防处置为突破口,指导成立了信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司法卫生牵头、公安机关保障、相关部门配合的医患纠纷化解新格局。先后参与调解医患纠纷58起,调解率100%,调成率100%,履行率100%,依法保障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的目标。

法律服务——高效便捷暖民心

市司法局立足民之所急,紧紧围绕便民利民,大力推行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和“阳光政务”,每年都把律师义务开展法制宣传、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减半收取律师代理费列入便民利民措施之一,在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所分别推行“一站式”服务。

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万名党员律师为民服务百日”专题宣传等活动,在各个律师事务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使这项服务民生工程人人知晓、全员参与。仅在去年,全市律师就发放宣传资料8320份,举办法制报告会14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80次,代写免费法律文书480份。

该局建立公证办证绿色通道,全市11个公证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均实行上门服务,对涉及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减收20%费用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绿色通道办证案件的检查,确保有详细记录,有当事人反馈意见和电话,保证办理的所有事项无投诉。截至目前,全市公证机构为年老、疾病、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办理公证742件,为困难群众、农民工等办理减免费用公证913件,减免费用达37.2万元。

该局扩大司法鉴定惠民范围,制定下发《关于司法鉴定机构行风建设考核的通知》。在司法鉴定行业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严格执业行为,切实履行社会承诺,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的司法鉴定事项,按不低于法定标准的20%的幅度减收费用。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司法鉴定工作宣传活动23场(次),办理减免司法鉴定费用事项130余件,减收费用4万余元,司法鉴定机构事项采信率100%,连续7年零投诉。

为了让为民服务常态化、规范化,该局还制定了《政风行风工作综合考核细则》,将检查指导、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与为民服务成效挂钩,创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科学考核考评机制,畅通各种投诉监督渠道,形成“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民主评议机制,真正使“为民”成为每项工作、每位干警的最终目标,确保民生司法真正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