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元
自从香港政府出台的奶粉限购法令从3月1日起生效,加上“香港奶粉事件”被提上全国两会议程以来,日前,“香港奶粉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连续三天打开微博,它都依然高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十,知名媒体、网站、微博名人还有众多网友们更是对此议论纷纷。
其实中国人抢购奶粉,并非香港独此一例,抢购浪潮早已波及欧美等国,导致荷兰、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当地婴儿奶粉库存都已告急。表面上看,这似乎会带来需求量的增长从而提高销售量,但它所引发的问题却并非这么简单。
在欧美等国,作为主体必需品的婴幼儿奶粉是享有政府补贴福利的,因为有这些优惠待遇,所以售价不高,再加上近年的欧洲金融危机,欧元汇率走低,这就使得当地的奶粉价格越发便宜,而当中国人去大量抢购奶粉时,实际上就是变相抢起了那些国家给予本国婴幼儿消费群体享有的福利,这自然会引发当地群众不满,而那些国家纷纷出台限购令也是理所应当。
对于香港出台奶粉限购令,网上一些人纷纷指责香港人“针对大陆人”、“没有中国心”、“港府是白眼狼”等等,限购令的影响应当加以考虑,但是将此次事件升级到爱国主义、地域问题的高度,可以说实在是别有用心。
香港只是一个岛屿城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本地的奶粉也多为进口,大陆人一拥而上大肆抢购,置香港当地的婴幼儿于何地?香港并非单纯卸货装货的港口,本地人也有需求,香港政府出台限购令并非不能理解,更何况,此项限购措施也同样适用于香港人,可见,并非厚此薄彼。
与其在此次事件上煽动两地民众的情绪以转移注意,倒不如都冷静下来思考引发事件的原因,为何在国内既有奶粉进口也有众多乳制品产业的情况下,宁肯出境量购,并且冒着服刑的危险也要私带奶粉呢?原因有二,一,国内进口奶粉价格高;二,消费者并不信任国产奶粉的产品质量。
自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来,国人对于国产的乳制品的信任度已经滑到最低,至今记得当年连自家附近的小超市大门口也能看到墙上贴着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牌,名单列举长长一串,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能买到的国产品牌,让人触目惊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关乎人身安全的问题上,群众更是谨小慎微,这种信任一旦被打破即使是最及时的补救也将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在此次事件上,无论是挑起两地民众矛盾,还是指责香港政府都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怎样解决国内乳制品产业的信任危机问题,怎样将消费者拉回国内市场,奶粉这种消费品的销售要经历奶源——生产——市场三个环节,如何保证这三个环节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仔细考虑。问题奶粉风波之后,奶粉市场也是个重新洗牌的局面,能抓住这个机会改善信任危机带来影响,国产奶粉才能重新被国人接受,否则只要一日解决不了,大陆人在大陆买不到放心奶粉的问题,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