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积极应对“茶工流” 畅通茶乡“淘金”路
每到采茶季节,大量来自驻马店、漯河等信阳周边地区的采茶女就像候鸟一样,涌进茶乡信阳“淘金”。3月下旬以来,市弘运汽车站采取多项服务措施,积极应对“茶工流”小高峰,用真情服务助采茶女茶乡“淘金”。
早在3月初,弘运汽车站就派出营销服务小分队前往谭家河、董家河、李家寨等产茶乡镇进行客流调查,摸清今年茶叶生产用工情况、岗位需求,制订“茶工流”运输组织方案,提前做足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采茶女,该汽车站在进出站口设立了服务咨询台,为采茶女免费发放列车时刻表,提供客票、交通、住宿等信息咨询服务,详细介绍信阳周边地区的采茶区和乘车路线。另外,该站还开辟了“绿色通道”,每天在开往茶乡的车次上,汽车站都要组织人员在站台和进出站口引导采茶女快捷出站,防止旅客积压滞留。
另外,车站的候车室还设立服务点,专门为采茶女们提供开水供应、纸杯、常用药品以及提携行李、咨询引导等贴心服务,使采茶女们在旅行中感受到优质服务的温馨。在开往浉河港镇的一汽车上,一位采茶工热情地告诉记者,“采茶能挣钱,弘运车站的服务也让人心里舒坦,我们回去时还坐弘运的汽车!”临上车前,几位采茶女高兴地和工作人员挥手作别。
做诚实茶叶生意 让茶农赚到辛苦钱
凉青、分捻、杀青、揉捻、理条、烘焙、分拣,在浉河港镇马家畈村联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厂房里,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的工序。分拣厂房里,眼尖手快的姑娘们,正在炒好的茶叶中分拣杂质,整个生产厂房里飘着清秀芬芳的茶香味,让人闻不够。
每到春茶开采时节,该合作社负责人邱德军一改平日里的憨厚,亲自查看采摘来的茶叶,实行“看茶说话”。“我们做的茶一定要精致,在选择方面比较严格,要小才能达到质量,大了就达不到质量,这是品牌的问题。”如果摘得不好,他则是不顾情面,两个字:不要。在合作社的品茶厅里一条写着“茶农科技知识培训讲座”的横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邱德军说,他们每年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引导茶农采取早施催芽肥、除草松土、清沟排水、茶树防冻、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春季茶园管理水平。还不定期举办讲座,丰富茶农的知识。自2009年成立以来,合作社由于实行了统一品牌,统一制作,统一销售,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且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今年,合作社300多户茶农,预计收入将增加一成。
在联农茶叶合作社,茶农陈小泉说,加入合作社,我每年收入不仅增加近万元,无偿得到300多斤有机肥,而且还能得到二次分红。
雨前雨后采茶忙 嫩绿新抽一寸香
是日下午3时许,记者一行来到浉河区浉河港镇陆羽茶文化新型农村社区。远远望去,社区茶叶交易市场外人头攒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茶农,把刚采下来的鲜叶用筐装着,骑着摩托车驮到这里交易。
“多少钱一斤”?“落实价85元一斤。”“83元买不买?”“最低84元?”经过近二十分钟讨价还价,最终,何家寨茶农刘华与买家达成83元一斤,将自己的鲜叶卖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有30亩茶园,今年请了30名采茶工。今年,茶叶收成虽比往年要好,但价钱较往年有所下跌,去年品质一样的鲜叶可以卖到90元至100元一斤,今年才卖到78元至90元左右一斤。刘华告诉记者,其实,卖鲜叶的茶农,每年挣的钱并不是很多,要能卖干茶就挣得多一些。但由于茶农炒茶技术参差不齐,好的多赚,差点的少赚。“为什么不请个炒茶师傅呢?”记者问道。“现在的物价高,请一个炒茶师傅工资最少每月也得上万元,水平高的至少要开到15000元到20000元。所以,许多茶农只能靠卖鲜叶挣钱。”
在浉河港镇四望山,记者见到28岁的胡黎黎。她2008年大学毕业,2010辞职回家创业,开网店卖茶。胡黎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茶山长大,小时候就想把茶叶卖到各地。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由于我们对茶叶都很感兴趣,于是就回老家搞起了网上卖茶。就这样,三年下来,从开始的一天一两单,到现在一天几十个单子。如今,他们的茶叶,已经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订单甚至来自欧洲。
浉河港镇是信阳毛尖专业示范镇,镇因茶名。目前,全镇有茶园20余万亩,已开采茶园突破16万亩。该镇党委书记伍斌告诉记者,为了增加茶农收入,今年,镇党委、镇政府通过窗口服务已帮助茶农招来采茶工5000余人,并协调两潭资金互助合作社、浉河港信用社等为茶农提供了大量茶叶生产资金,通过两潭资金互助合作社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展了采茶工保险工作,举全镇之力为茶农搞好服务。预计,今年信阳毛尖产量比去年要增加近十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