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赵 锐 郝 光 张诗绮

“春季采茶片片香 ,春暖花开采茶忙。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从文人墨客到寻常百姓,中国人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发自内心的爱。又是一年茶叶飘香时,清明节前夕,茶农今年收成如何?茶产业发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行走访了我市部分产茶乡镇。

山青水碧吐新芽 采茶姑娘满山冈

雨后的茶山,空气格外清新。4月2日,记者沿着南湾湖弯弯曲曲的旅游公路,走进满山茶香的浉河区董家河镇。一路上,只见行行茶树抽芽吐绿,满目是嫩嫩的绿,如起伏的海浪。一垄垄的茶树像一条条的绿龙蜿蜒着,一块块茶园如绿色锦缎镶嵌半山坡之上。

在董家河镇车云山村,只见一座座山头上,采茶姑娘们头顶草帽,腰间系着一个篮子,左右开弓两手不停。一茎茎清新翠绿的嫩芽,在她们灵巧的指尖飞舞。不一会,篮子就躺满了嫩嫩的新芽。

见到我们,采茶工很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并让记者帮她们照相。一个来自周口扶沟大约30多岁的包女士说,“物价涨了,我们的工钱也涨了,去年每采一斤鲜叶35元,今年涨了10元钱。比我们茶山高的地方,采一斤鲜叶要50元。每天,手快点的大概能采一斤多,慢点的也就是七八两,但一个季节下来能挣个一两千块钱。”

39岁的茶农罗华兵告诉记者,他有茶园20亩,今年请了14名采茶工,他除了要包这些采茶工一天70元的工资外,还要管吃管住和她们来回的路费,另给每位采茶工买了一份保险。虽然,靠茶叶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但这赚到的都是辛苦钱。

据董家河镇党委书记范正清介绍,董家河镇是信阳毛尖茶叶的主要产区,有著名的“龙潭”和“五云山”牌信阳毛尖,著名的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大产茶名山全部坐落在该镇境内。全镇茶叶面积14万亩,50多个茶叶专业村,年产干茶350万公斤,产值10亿元,全镇人均年收入8998元,其中茶叶收入占人均纯收入80%以上。仅车云山村就有茶园3800亩,年产近10万斤干茶。如今,全村靠茶叶致了富,70%的村民都在乡镇买了房,30%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房。过去是电灯电话,而今是户户有摩托车和轿车。

电力“春风”进山来 茶农心里乐开怀

在董家河镇车云山村,市供电公司浉河区市场部的员工们正在更换变压器。镇电业所所长刘忠兵告诉记者,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原来100千伏的变压器,已经不能满足158户茶农生产需要。今天,我们6时许就上山给村里换了台250千伏的变压器。

负责安装的总工张连国告诉记者,今年,为确保茶乡春茶生产,市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春风”志愿服务队,调集30多名技术人员,对10千伏董4线371基杆塔逐基登杆检查,更换绝缘子8支,清理树障13处,消除线路缺陷19处,安装线路故障指示器10组,转移4个配电台区负荷160千瓦,从而增强了电力设施抵御强对流天气的能力,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他说,茶乡用电是典型的季节性用电。炒茶季节里用电量是平时的10倍。每年茶叶上市前,我们就提前预测负荷增长情况,及时增容变压器和改造供电线路。今年,公司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对4个乡镇及50多个村,新增和改造配电变压器50多台。

车云山村村主任周树军称,有了电力送来的“春风”,我相信:车云山的信阳毛尖,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