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乐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缅怀先人,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观念和感恩、不忘本的美德。然而,清明节期间许多不文明、不环保的祭祀方式依然存在,依然会使许多城市陷入一场“烟雾风暴”。在十面“霾”伏、PM2.5频频爆表的当下,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民俗还是要环境、要清洁、要健康?真的值得我们一番深思。

清明节焚烧纸钱,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每逢清明节到来之前,相关部门都会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来出于安全考虑,二来是因为环境压力实在到了吃不消的地步。但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不烧纸钱便不像个清明节,尽管存在安全隐患,但要完全禁止这样的环节,目前似乎不太可能。有一些民众似乎不局限烧些冥币、元宝之类,什么“别墅”、“汽车”等“大型”祭物成为“重头戏”。

其实,清明时节,据《历书》记载:“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无论作为节气还是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都被赋予了“清新明净”的内涵。清明“扫墓”的本意是,冬去春来,适时扫除祖坟上的枯枝落叶及杂物,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祭奠先人。但是,人们在延续传统中却逐渐抛弃了这一内涵,甚至曲解了本意、背道而驰。笔者认为:烧纸、放鞭炮等固然有扫墓的应有之义,但如果有些方式背离了现代文明、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就应该被舍弃。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已经有部分民众意识到“烧墓”的严重性,一些地方扫墓祭祖方式有了新变化,文明、环保的祭品逐渐成为主流,“绿色祭扫”代替传统祭扫。薄酒一杯、鲜果若干,而后植树一棵,简洁而不失庄重;网上献花敬烛祭酒,既可怀念故去亲人,也能避免火灾、环境污染等。人们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和善良愿望,用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进行,这既能传播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新思想,也是热爱自然、重视环保新理念的一种时代体现。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寄托哀思才是本质。

清明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传统节日,要将它传承下去、保护下去,势必要跟上时代的节拍。我们要在扫墓祭祖与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力倡导“绿色祭扫”,让清明节从不文明现象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清明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