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 包东喜 邓洪涛
壮士断腕:损失亿元求生态
3月8日,李家寨镇南湾湖上游9个村的187家养猪场正在搬迁,7万余头生猪要迁往河南、湖北的邻近县市区。
为了鸡公山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这场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博弈已持续了4个月。
在万家冲村,一片瓦砾碎砖之中,40岁的刘金芝正指挥6个工人做最后的清理。这里是她的娘家。5年前,她和爱人把家从3公里外的广水武胜关村搬来这里,投入30多万元建起1700平方米的猪场,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李家寨镇地处河南鸡公山管理区腹地,人均只有5分耕地,生猪养殖便成为农民致富的“法宝”,也是全镇的支柱产业。尽管采取了循环利用、排污处理,仍对生态旅游造成了很大影响。
去年11月,镇里作出猪场大搬迁的决策:借助国家5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以猪场搬迁为契机,转型走生态路、发旅游财!
包括刘金芝在内,全镇共187家养殖户必须迁出。
春节前,刘金芝和同村的几家养殖户到80公里外的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租到了养猪场。“离乡背井创业,我们不怕,保护生态是大局,我们坚决支持!但有两个担心的事情,一是孩子转学需要政府出面协调,二是猪场这块地啥时能复耕?”刘金芝抛向镇党委书记许金柱的问题,引起其他养殖户的共鸣。
“孩子到那边上学的事,我出面协调。你们占用的耕地今年全部可以复耕,镇里有600万元资金全部为复耕准备着!你放心到那边发展。”许金柱一一作答。
李家寨镇镇长罗卫介绍,据估算,这次搬迁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元。“没办法,为了青山秀水,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闯过这一关!”许金柱在这里工作了15年,他理解群众的难,而群众也支持他和他的同事们。
生态发展:造水景拒“财源”
李家寨蜷缩在一条长长的峡谷里,沿河一边是316国道,一边是老京汉铁路,镇区方圆1公里。为了追求生态,自1997年开始,当地分三次把1500米河道筑起四道坝,投入600万元,为小城蓄起一片碧水。清澈透明的水,成了小镇滴翠青山、清新空气之外又一吸引远客的“明珠”。
生态美景,让李家寨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生态发展的决心。
去年秋高气爽的一天,一位碎石场老板找到许金柱,希望能有20亩土地建碎石场,并一再说明那也是无污染的绿色企业,保证每年缴税50万元以上。许金柱考察后,毅然放弃,“现在我们这里粉尘污染少,皮鞋穿一个星期不用擦,如果碎石场来了,怕是要失去这个环境了!”
为了生态发展,该镇引进的企业都是“绿色”的:文化科技动漫园、温泉度假村、温泉疗养院、新型农村社区十三坊……
“要转型必须拒绝污染,我们欢迎体验型农家乐、生态型农庄、旅游纪念品企业进驻!”对于今后引进项目的方向,李家寨人很明确。
(原载3月27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