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我们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

生态工业基本特征

它要求综合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

(1)从宏观上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和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宏观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在微观上做到工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微观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从而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道路。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区别

(1)追求的目标不同

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为己任,忽略了对生态效益的重视,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发生;而生态工业将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战略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有助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只要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方式都可采用。因此,工矿企业林立,资源的过度开采、单一利用等状况比比皆是,引发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共生原理、长链利用原理、价值增值原理和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使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

(3)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同

传统工业由于只注重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区际封闭式发展,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不相适应。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恶化严重,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在整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这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结构相适应,以符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

(4)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同

传统工业实行单一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对废弃物一弃了之。因为这样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出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而生态工业不仅从环保的角度遵循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原理而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还充分利用共生原理和长链利用原理,改过去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废料——原料”的模式,通过生态工艺关系,尽量延伸资源的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既获得了价值增值,又保护了环境,实现了工业产品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和利用。

(5)工业成果在技术经济上的要求不同

各种生态产品,无论作为生产资料,或作为消费资料,都强调其技术经济指标有利于经济的协调,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而传统的工业产品对此没有要求。

(6)工业产品的流通控制不同

只要是市场所需的工业产品,传统工业一律放行,而生态工业却加入了环保限制。只有那些对生态环境不具有较大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场原则的工业产品才能流通。这无疑更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口、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