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 鹏)光山县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对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活力。

“设岗式”管理无职党员。合理设置岗位,让无职党员“有职”。根据村情和党员队伍实际,设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科技扶贫等岗位,通过个人选岗、党员议岗、支部定岗、群众评岗等方式,为325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他们“有责、有位、有为”。采取党员自愿报名与组织安排相结合,根据党员特长,将“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并在年终对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评议、奖惩,调整、交流。同时将每个岗位的职责、认岗党员姓名、联系方式等进行公开,加强群众对上岗党员的监督,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切实解决了农村无职党员管理难问题。

“服务式”管理流动党员。健全管理制度,构建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完善学习活动制度和党员发展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同时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三教育”活动:一是行前教育。党员外出前,由所在党支部书记进行谈话教育,重点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二是经常性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电话等方式,每月联系1次本村流动党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三是返乡教育。利用流动党员返乡时机,通过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教育,让广大流动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责任观念。

“帮扶式”管理困难党员。完善城乡党员帮扶制度,明确由2名机关党员帮扶1名农村困难党员。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致富门路的党员,通过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帮扶资金、引导外出务工等形式提高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生活困难党员纳入低保范围。同时多渠道筹集党员关爱资金,在春节、七一等节日,组织专门人员到困难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送去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