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谈到信阳发展的三大优势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信阳的前沿优势,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市情,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信阳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之所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主要在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信阳从省际边缘城市转变成了中原经济区对接华东经济圈的战略前沿,信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部分,从区域上讲,它是经济区的南极,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态势上看,它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增长极、发展极。而信阳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先锋、当排头兵。面对难得机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中原经济区建设,没有产业转移,信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和“六城联创”取得的丰硕成果优势就凸显不出来。机遇难得,错过了这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前沿优势就会失去意义。这是我市大力发展工业面临的大好机遇,我们绝不能错过。

站位前沿,我们就应该有信心放大优势,拉高标杆、乘势而上,谋求更高层次、更快速度、更好质量的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实施,信阳有3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列入规划,发展有了更大平台。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信阳以“三通道一纽带”为支撑的前沿优势、以15个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的发展载体、以创建国家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的创新平台,正在聚合成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的新优势和正能量。

发挥前沿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我们抢抓难得机遇,搭建承接平台,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抓机遇,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项目。机遇面前,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真招商、招真商”的理念,各级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任务”,紧密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和项目建设,积极跟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确保大招商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重大突破。要紧紧抓住东南部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项目。

抓载体,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大平台,科学规划,着重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切实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承载力。我市在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些符合信阳产业集聚发展实际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在产业集群的培育上推行择地落户、在服务项目落地上强化贴身服务、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的三个转变、在破解要素制约上强化的三项机制、在乡镇财源建设上推出的平台作用、在大招商和推进措施上的考核效应等,都可圈可点。今后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实现规模效益。

抓机制,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实效。围绕强化领导责任意识,转变发展思路,继续加强全市产业集聚区及项目观摩和考核力度,把机制创新作为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着力创新招商机制,突出产业集聚区招商,突出主导产业招商,突出以商招商,突出驻点招商,科学运用“五个三”招商方法,持续实施“四一”招商行动,瞄准重点区域、主攻重点企业、加强持续对接、提高运作水平。要树立鲜明的工作导向,鼓励干部到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主战场上去摔打,通过实践练本事、长才干、作贡献,让承接产业转移成为衡量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

抓环境,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我们要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命线,一如既往地抓好以助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七项服务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零阻碍”服务,凸显“信阳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大力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信阳连南承东的前沿和“桥头堡”的作用,立足信阳的产业基础,以15个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地。只有让信阳由边缘变前沿,由传统农业地区变新型工业地区,我市的其他优势才能得以更好地运用,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变优势为胜势,全市上下要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积极实施扩大开放主战略,搭建产业集聚区主平台,用好招商引资主抓手,做实项目建设主内容,争取更多更好的产业转移项目落户信阳,让信阳的工业经济尽快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