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坤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箭在弦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释放了改革的两大方向:缩短调价周期,同时取消“4%”的涨跌幅限制。不过他没有指出新方案出台的时间表。未来国内成品油或将不再受涨跌幅限制,紧随国际油价波动步子,这意味着未来车主们得适应油价“常态化”跳动的新节奏了。

将与国际油价步调一致 避免出现“外涨内跌”或“内涨外跌”

发改委的信号显示,未来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的钟摆将更快、更及时、幅度也更大。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寥凯舜指出,取消“4%”的固定指标,未来成品油调价将常态化。在他看来,国内定价机制或将参考台湾的形式,不过预计有个最高或最低的调幅限制,避免价格传导过快。

卓创资讯分析指出,改变“22±4%”模式将有利于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避免出现以往出现的“外涨内跌”或“内涨外跌”以及涨快跌慢等现象,对于国际市场的反应相对及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宇资讯还指出,若严格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调整,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往调价时迟迟不落的现象,还将遏制投机套利等行为。据了解,以往每次涨价前一些批发和零售商往往会大量囤货、惜售,降价前又会大量低价抛售。

能源专家林伯强同时指出,此次发改委释放的信号显示,改革的力度可能要比业界预期的要大。此前业界更多的讨论放在涨跌幅缩短到2%或3%,没想到会直接取消。

成品油调价走向常态化 未来油价或将半月一调

尽管发改委此番没有指出22个工作日将缩短到多长时间,但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10个工作日,中宇资讯也预计22个工作日将缩短为10个工作日。林伯强表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调价周期越短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越强,市场化程度越高。不过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能否为公众所接受。就目前情况综合考量,他认为10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比较合适。

事实上,发改委前年就在酝酿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去年7月发改委官员曾表示将选择一个成熟的时机推出改革方案。

根据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三种主要原油(辛塔、迪拜、布伦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动幅度超过4%时,就达到调价条件。该机制自2009年启用以来,每次调价都备受关注。张平也指出了现行定价机制的两大缺陷:周期太长和4%导致的滞后性。

降价窗口又将开启 本月底推出价改的可能性不大

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是未知数。而一些机构预测,本月26日成品油降价窗口有可能开启,届时改革方案会不会随同新一轮调价一并出炉呢?

寥凯舜认为不太可能。一个原因是当前国内油价比国际油价低,需要时间来拉平。卓创资讯预计,接下来的几次调价幅度将会出现下调幅度偏小或是上调幅度偏大的情况,以补齐与国际油价的差价,直至完全到位后进行后期的国际接轨。

当然,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只是浮出了冰山一角。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指出,所参照的油品品种及比例是否会产生变化,公布主体是否仍以发改委口径为准,还有很多问号待解。

卓创资讯指出,各种配套机制需及时保障出台。一方面,为避免因价格传导过快而影响国内基础用油成本,需要加快出台对弱势群体和需要保护的行业的补贴政策,将改革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冲击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在国民低收入却享受高油价的情况下,应当从税收方面进行调整,将油价降至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另外还需要加强原油定价话语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