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一个重要命题,回答好这一命题,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以下三个方面更应关注。
第一,深刻揭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来奠基常态化。历史上产生的伟大精神只有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对接,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同样需要在其固有的价值和作用挖掘上下功夫,只有进一步增强雷锋精神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力,让所有人真切感受到其不可或缺,学习活动才能化为常态。雷锋精神有三大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一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道德传统的承载能力,二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能力,三是对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的承载能力。当今中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三大功能挖掘得越充分越深刻,雷锋精神就变得越不可缺少,追求和践行就越能化为常态。实际上,当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雷锋精神可以美化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大的幸福感的时候,践行其精神便成为自觉。
第二,将雷锋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注入社会评价系统,以制度性力量推动常态化。邓小平说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学雷锋主要表现在道德领域,因而是一种柔性约束,要把柔性作用放大,需要借助刚性规范,也就是努力把雷锋精神中包含的价值观要素注入社会评价体系,实现柔性约束刚性化。当然,这种注入不是规定由谁来做什么和怎么做,主要还是借助法规制度具有的导向作用而非惩治作用,来强化人们的某些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准确地讲是实现精神和理念的注入。雷锋精神注入法规制度,主要是精神品质进入法规制度;这就如我们在谈法治时特别强调法的精神,因为惟有法的精神注入才会让法起到高扬人性光辉的作用。一句话,雷锋精神元素在法规制度中体现的程度,就是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程度。
第三,强化倡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强有力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提升常态化成效和水平。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这一点从中央改善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中已经得到充分印证。人民群众践行某种精神,在寻找以这种精神为理念和标杆之时,一定会联系现实,尤其关注倡导者,通过关注来求证,通过关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习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尤其高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突出出来,也就是说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目标实现必然有赖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保证倡导者成为带头践行雷锋精神者?需要将这种理念和相应的要求,规范进党纪党规之中,进入党建和党员干部修养的范畴,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学雷锋常态化也就获得了重要的力量源泉。(摘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