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事迹中蕴含着崇高境界,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雷锋精神不仅过去能激励人,而且今天仍可从中开掘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独特的道德价值。

重建归属感对唤起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雷锋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对新社会充满感恩,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归属感是责任感的起源。有了这种归属感,就能积极响应和落实党的号召,自觉为国家建设尽责任、做贡献,热情帮助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今天,社会的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日益分化,人们已远离先前那种比较简单的归属心态,一些人的责任感也相对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重新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应该契合新的历史条件,以新的方式———比如,营造有利于人们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合理利益和价值追求的政策制度环境,来重建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下去,是重建归属感、唤起责任感,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根本途径。

倡导平凡人道德对普及全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社会讲“舍家报国”“舍生取义”。这需要极高的觉悟,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种道德只适应于极特殊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同志曾说,靠觉悟,不计利益,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所以,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体现层次性,既要褒扬“讲大我,不讲小我”的崇高道德境界,还要大力普及平凡人道德。在这方面,倡导雷锋精神是个成功范例:雷锋做的这些事,看上去都是很小的好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学。如果全社会都能深入持久地学雷锋做好事,就可以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发展新的道德观念对丰富社会道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形成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如对人的正当利益、合理价值的肯定,还有进取、竞争、公正、和谐等意识,都是当前社会道德积极、进步、向善的表现。但这些道德观念尚未得到充分张扬,还有待于广泛渗透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中去。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道德观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受到充分重视,道德权利回报机制、法制保障机制不健全,积德行善有风险。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就是用新的道德观念充实、完善社会道德体系。雷锋精神既包含与传统道德一致的成分,也包含与新的道德观念相通的元素,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些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道德价值,应当大力加以发掘。

(摘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