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辉

从第一个学雷锋纪念日算起,时光已整整翻过50年。

对飞奔中的中国来说,50年实在是太漫长了,在今天,离开一个城市5年,再回来就会觉得陌生,而10年前的图片、影像与文字,已令人怀旧感伤。

历史决定,这一代中国人步履匆忙,甚至没有时间沉淀,或者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究竟什么才是有尊严的生活?如果说,刚刚踏上现代化之路时,人们心中还有两座天堂:富裕与理想。可走到今天,还有多少人在坚守着二者的完整与平衡?

是的,我们物质上更充裕了,可幸福降临了吗?我们生活上更自由了,可灵魂安宁了吗?我们视野更广阔了,可智慧增长了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财富是无情物,可以积累而成,可理想却不行,它是有情物,必须沿着传统的、情感的脉络生长,它只能孕育,无法批量生产。恰如一颗种子,需要阳光、空气、水、大地和人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条件缺失,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然而,过去的百年,我们的传统却不断遭到批判和否定,我们根据当下需要,就断然宣布它们不再适合明天,用一代人的经验,否定了此前数千年人们的经验,然而,随着敬畏的消失,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反而被抑制。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当我们想不明白我是谁时,就不可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我的道路,就只能在“山寨”与抄袭中,被低水平增长套牢。

寻找自我,只能从传统出发,但面对传统,要警惕这样的误区:只把五千年看成传统,却忘掉过去的百年也是传统,只想恢复汉服,却忘掉雷锋精神。

事实上,雷锋精神并不是做几件好事那么简单,而是有更深刻的含义:历经百年磨难,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理想曾一次次被撕碎,而雷锋精神证明了,我们并没因苦痛而麻木,我们仍然坚信,有一种永恒必然存在,依靠善良、诚实、爱、尊重这些普遍性的情怀,一定能走出苦难。

正是雷锋精神,给了我们一种自信,赋予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不论怎样迷茫,怎样绝望,人性善是有希望的,谁也不可能持久挡住它的光芒。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惶惑只是片刻,传统终将继续。珍重传统,珍重雷锋,沿着这条路,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