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一般的孩子从小就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大人做什么,他也学着做什么,学的一举一动的俏皮劲很令人高兴。可有时候,孩子还会模仿电视里那些坏人讲话,并不断重复,孩子开心着呢,但家长却非常担心,怕孩子这样学着坏人的动作、语言,会变坏了。
前两天,笔者在家听到隔壁孩子被打的哭叫声,赶紧跑过去牵开了挨打的孩子。才四岁的小孩为什么挨打呢,家长说:“他真不听话,最近在与其他小孩玩的时候,总爱学电视里的坏人说坏话、干坏事,我训了半天他也不听,不打能行吗?”从这个家长的话中不难了解,他对孩子“学坏人变坏”十分担心。
可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其实,模仿是一种能力,不同的孩子模仿能力是有差别的,但无论如何,模仿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离不开模仿。
孩子在玩乐中,可能不加选择地模仿一些“坏人”的动作和言词,而在学龄前儿童心里,尚没有成人观念中那么严格的“好坏”之分,他们模仿的目的是好玩、快乐,赢得夸奖。当孩子模仿得逼真而可爱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模仿的劲头更足。对孩子“不合适”的表演,家长可反应平淡一些,或者婉转地引导孩子“转型”。例如,当家长发现孩子说的话不妥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说什么不对,这样会让他更弄不明白是模仿本身的不对,还是模仿的对象不对。反正,我们千万不要压抑孩子在模仿中求知、成长的欲望,因为,模仿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