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原本一个典型的“双薄弱村”一跃跨入了“市先进农业村”行列……谈起这些,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及担任信阳工业城珍珠路街道办事处邢台村“第一书记”的赵中强。
邢台村,是工业城中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慢的村之一。由于经济滞后,村委及支部班子薄弱。2010年3月,作为工业城国土局局长的赵中强,被选派到工业城邢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到邢台村后,赵书记没有“三把火”,更没有“摆架子”居高临下,而是一头扎进24个村民组,走组串户,访贫问苦。每到一处,他总是问及村民的收入怎样,村里的道路该怎样规划,才能杜绝“断头路”。就是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摸底,赵书记心里有了“底”。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3600多村民出行难问题,赵书记在制定村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第一步向上争取资金120万元,硬化主路和两条支路共计6公里。同时,赵书记结合工业城路网规划,于2011年提前动工修建贯通邢台村、宽30多米的工22路、工26路、工28路,共计10余公里,沪陕高速公路即将在邢台开设新的出站口,邢台村对外交通条件、综合发展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邢台村3600名农民出行难问题。
如何让村民们走出去、富起来呢?赵书记先后与信阳电子学校联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培训关系,成立了就业中心,免费为群众培训,并推荐培训合格的300多名群众到辖区电子企业就业。同时,他还引导群众组织各类简易工程施工队,参与工业城企业围墙建设等小型工程。邢台村小学建校年代较久远,学校地面还没有硬化,校舍严重老化。赵书记多方协调争取财政资金20多万元,对其进行全面整修。同时,他还争取到3万元社会资金支持,购置了空调及办公用品,为小学购置了冰箱、消毒柜、桌椅等物品,从而解决了困扰广大师生的就餐难问题。如今,邢台村小学已成为附近条件最好的小学。
走进邢台社区,记者就被眼前一排排小洋楼所吸引。“多亏了赵书记,让我们富裕起来,如今也住上了小洋楼。”在村民祝启树的新家里,他高兴地说。社区目前规划总用地300亩、容纳400户的一期工程已竣工,60余户群众即可陆续入住,二期建设工程即将启动。
回程的路上,沿着赵书记修好的村级环形公路,穿行于赵书记争取几十万元修建的水库,道路两旁的田地和村庄映入眼中,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一一呈现,我们相信,邢台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