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最近的十年里,从当初“轿车进入家庭”政策到如今的“三包”政策正式出台,汽车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放到收、从单一到多元,上演了一场激扬宏大的产业大戏。中国从默默无闻的汽车小国,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一大汽车市场。而在这十年,汽车产销量的急速增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包容和支持,行业的竞争秩序、结构优化、各项标准更离不开这些政策的约束和规范。

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市场辉煌的狂增时期拉开帷幕。随后《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出炉,这项政策直接引导和促进了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而直到2009年,为了应对当年全球金融危机,政府为鼓励消费,出台《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推出“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按揭购车等行业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真正拉开中国汽车消费的井喷现象。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让国内汽车市场百花齐放、急速发展成为令全球瞠目的“香饽饽”。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也让全球的每一家车企都视中国市场为重心,一时间新车投放、加速建厂、产量扩张好不热闹。

但随着国内车市辉煌的数字增长,行业内在制度完善、标准规范等很多发展较为薄弱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道路上暴增的车辆造成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压力,各城市陆续出台“限”令——上海实行牌照拍卖,北京实行出行限号、买车摇号,广州也进行配额管理,还有更多车市采用了限号出行的手段。

另外,国家也尝试行政手段规范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比如“三包”政策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出台,明确了消费者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的行为。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让我国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第一次有“法”可依。

十年,中国汽车政策的角色转变就像是从“母亲”变成“父亲”,在强大的包容和扶持政策下给予中国汽车市场腾飞的推动力,又逐渐地归于理性和规范,让市场走向健康、正常的持续发展。

(据《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