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新
根据卫生部门披露,2011年度,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2000—2012年间,共有17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北大人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东莞长安医院、哈尔滨医科大附属医院等先后发生致医生死伤的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感瞬间蒸发,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的医院安保敲响了警钟。
一、当前医院内部安保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医疗行业处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必然会带有整体社会的特征和印迹。
1.社会发展进程中,势必伴生骚动的阵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水平与可及性十分悬殊。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对高房价、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收入不公等问题,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分秒之中都有丑恶被揭露,奇事被知晓,神秘被揭秘。当今时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被闹或被堵也是司空见惯的,曾经装满天使的圣洁医院也不例外。这些情况的出现,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
2.社会分配不公,滋生了医闹行为。因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相差悬殊,一些人看准医患纠纷这个薄弱环节,借机敲诈生财,形成了新的医闹职业群体。尽管他们也知道不怪医院和医生。但是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是要讨说法、闹事、摆花圈,而且以媒体曝光相威胁,动辄要价几十万、上百万,根本不进行尸检和医疗事故鉴定,也不走法律程序,就是两个字“钱数”,不达目的不罢休,将医院闹得乌烟瘴气。所以,以闹取利的医闹行为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而且不可遏制地发展壮大起来。
3.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受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日益突出。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力量弱、条件差、水平低,引发群众不满。
4.医院公益性受到体制冲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群关系紧张。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自身解决。这种自劳自食的“创收”体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引发医患关系紧张。此外,长期以来,实行“以药补医”政策,靠药品弥补医院收入不足的机制,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卖贵重药等问题,抬高药品价格,加重群众负担,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就医心态。
5.安保工作重视不够,现实危害时常发生。部分医院紧抓医护工作,认为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而忽视安保工作,没有将其提升到职业责任的境界进行管理,甚至于“不告不管”,缺乏适合医院特点的安保工作管理体系。在我市排名比较靠前的某公立医院,仅有1名安保人员。今年在一起纠纷中,安保人员无力第一时间在现场维持秩序,导致患方亲属多日堵门、摆花圈干扰医院正常诊疗,损失严重。
二、我市医院安保漏洞依然明显
市医纠办成立以来,曾先后组织公安、卫生、司法、信访等部门,多次到市直7家公立医院就安保情况进行了检查督导。市公安局在市中心医院设立警务室,加强警民联系。通过检查以及警务室民警反馈情况,各医院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值得关注。例如:医院安保力量薄弱。保卫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安排专人进行巡逻;视频监控中心值机员量少质弱,不能充分发挥预警作用。医院是个公共场所,患者家属、探视亲友以及寄生医院的盗抢人员等自由出入,加之又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随时随地都有被侵入的危险因素。因此,医院安保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哪里不重视,哪里就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
三、强化安防有效避免现实危害的发生
“预防为主”是做好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新形势下,医院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治安防范,坚持“四防”,努力提升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人防是保障。各医院要配齐配强安保力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熟练掌握防火、治安、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化办公技能、技术防范技能。保卫干部还应定期组织队员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保安知识考核,锻造一支技术高超、政治过硬的安保队伍,为医院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安保服务。由于医院安全工作涵盖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任何纠纷、治安案件、火灾事故的发生均存在不可预见性。作为医院的安保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巡视,杜绝或减少各类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针对暴力伤害医生的恶性案件,安保部门要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积极行动查找隐患。对重点纠纷人员进行排查,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办法。加强对重点科室及区域的巡控,并成立医院应急工作小组,随时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纠纷,防止矛盾的激化升级,维护医院的安全稳定。此外,还可以依托警务室建设,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保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强化重点部位阵地控制,严密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
物防是基础。一是装备配备。俗语说,没有猎枪,赶不走豺狼。各医院可以为保安人员配备治安服装、头盔、电棒、激光手电筒等必要器材,便于发生恶性事件时处置紧急情况。比如广东东莞市就明确规定医院可配催泪喷雾剂、盾牌等。其中头盔、盾牌、防割手套、强光手电、对讲机等防护装备要求做到每一班的安保人员不少于人手一件,短棍、长棍(可制成鱼叉状)、催泪喷雾剂等带有攻击性的装备以及防刺背心等可适当配备,供危急情况下使用。这些装备规定,我们医院是可以适当借鉴配备的。二是场所设置。医患双方发生矛盾,常在院方医患沟通办进行交涉。双方很容易因言语不和发生肢体冲突,甚至患方以跳楼跳窗等自杀行为或对医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去年9月,我市某医院患方亲属在沟通办因拒绝患方调解意见,欲从五楼跳窗,幸亏民警及时上前劝解,巧妙营救控制了事态发展。我市多家医院也都先后发生过患者跳楼跳窗事件。前不久,我市刚发生一起抓获逃犯在医院救治过程中跳窗身亡的事件,至今该事件仍未处理完结,这些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目前,我市七家公立医院医患沟通办均设在三楼以上,而且医院窗户均为开放式,如此设置自然增加了潜在风险。建议将医疗机构内调部门均设一楼,安装监控设施,并将窗户安装防护栏或回形障碍物,让窗户处于半封闭状态。
技防是关键。医院的技防工程是关系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需要配备监控设施的场所很多,大门、停车场,各楼梯口,走廊通道、危重急救病房、手术室、重点科室、收费室以及各楼层的医生值班室等都需要相应的视频设备保驾护航。一方面,各医院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细化到设计施工、维护保养、升级改造、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安部门的相关规定,及时申报评审和验收,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本市二级(含)以上技防工程资质。新建监控系统必须采用数字高清摄像机,以保证技防工程质量可靠、效能优越,切实满足医院安保工作的需要。对于资金不能一步落实到位的,应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最大限度地使技防系统达到最基本的配置要求。技防设施建成后应建立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由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专业单位从事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以确保其正常运作。监控值机人员也必须配置到位,应分三班,每班不少于3人,实施分区分屏,切换画面,实时掌握动态信息,发现不安全因素和可疑人员,随时调度安保人员前往现场处理和取证等工作,真正做到事前预防,充分发挥安全保卫作用。
意识防是根本。人防、物防、技防到位,必须建立在医护人员自身树立强烈的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发生暴力伤害。医护人员在注重业务知识提升的同时,要强化法律意识,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各种法规,要明确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可能成为法庭的证供,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要重视良好服务态度在纠纷处理中的缓和作用。在某些损失极小的纠纷事故中,如果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前提,将会对处理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
众所周知,医疗行业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就必然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及时对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与患者或家属协商并共同分析利弊,尊重患方意愿,满足患方诊治要求,使患方在理解、配合、支持的情况下,主动接受风险、承担风险。医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杜绝漏洞,消除隐患,确保医院内部的一方平安,创建平安和谐的医院。
(作者系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