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我市在日前召开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启动创建工作,力争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实现创建目标。这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部署,我们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好创建攻坚战。

对我市来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有优势也有挑战,有动力也有压力。优势在于,《中原经济区规划》特别提出绿色中原、生态中原的目标定位,为我们建设生态信阳、美丽信阳提供了方向;提出推进大别山地生态区、沿淮生态走廊和生态型城镇建设,为信阳提升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提出加强淮河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沿淮调蓄洪生态保护区以及推进淮河流域防护林建设等,为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载体;提出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为我市做强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提供了有效抓手。与此同时,我市十县区均实现了“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全市主要绿化指标基本达到和接近“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评选要求;通过近年来的“六城联创”活动,我市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殊荣,为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目标找差距,创建伊始即攻坚。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影响大的工作,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投入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公益活动,加快国土绿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的检查评比有11大项、43小项,包括绿化率、绿地率和义务植树尽责率等,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长期性。然而,我市老城市区绿量小;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廊道绿量不足,标准不高,有待提升。此外,按照要求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单位、家庭、居住区绿化率的创建标准,我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好创建攻坚战,持续求进、务实创建,用实绩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行列,为魅力信阳再添一枚烫金名片。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国土绿化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项,更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们的主观意识和文明程度。只要我们将国土绿化变成自觉行为,人人参与,积极作为;按照方案抓紧时间,持续求进,在中原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