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邹 乐)近年来,全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在服务大局,有效作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着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促进新兴工业化。一是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健全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体系,多方筹措资金,灵活借鉴运用“BT”模式,支持市级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统筹预算内外及债券资金,支持明港机场、出山店水库筹建和农专羊山新校区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阳工业城、羊山新区、上天梯管理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企业发展。投入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区率先发展重大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羚锐制药等公司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银行贷款,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支持我市企业的改革发展。

促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切实加大南湾水源地保护力度;投入资金支持我市6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筹措资金推行中心城区供水配套管网工程、污水处理二期项目和浉河三期治理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筹措保障性住房资金,安排廉租房项目14个,建设廉租房3704套,18.5万平方米。三是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取上级资金专项补助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基础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一是争取农业产业集群扶持资金,对于信阳毛尖集团、文新茶叶、华英农业等13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贴息扶持,促进产业化集群发展。二是申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投放。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整体规划,审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1663个,落实奖补资金1.5亿元。四是争取扶贫资金,安排整村推进村136个,开展搬迁扶贫计划;下达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争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和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