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接上期)

四、名菜故事传说

信阳菜的食物传说大致有三部分,一是“神迹”的传说,就是关于信阳美食和信阳食文化中“仙人”的传说;二是食物传说,主要讲各种食物的来历;三是发生在信阳美食中真实的故事。

清炖何首乌——张果老成仙的传说

张果老是民间传说的成仙“八仙”之一。传说淮滨县张庄集是张果老的故乡。张庄集原名张果城,张果老因为吃了炖何首乌才成仙。张果老成仙后,张果城曾一度改名为仙庄集。

张果老本是穷苦人出身,常年以赶驴驮脚帮人拉货物为生,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得很贫寒。一天中午,张果老赶着毛驴走到一座破庙前,忽然闻到一种异常的香味。张果老将毛驴拴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虚掩着的庙门,走了进去。

进入庙门,张果老一下愣住了。一向无人问津的破庙里,竟然支了一口大锅,那锅灶堂里正架着劈柴,锅的四周烟腾火燎地冒着大气。张果老疑惑不解,忙掀开锅盖,原来是炖得滚烂的一锅肥肉,那满锅的香气扑鼻而来,一个劲地直朝他肚里钻。张果老尝一口汤,味道出奇的美,也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啥肉,反正是从来没吃过的。于是,张果老到处寻找碗筷,准备好好饱餐一顿,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情及之下,张果老只好从门外的小树上掰了根树枝当筷子,从锅里夹出肉直接吃起来。

原来这锅肥肉,是一位教书先生炖的一只生长千年、能变成人形,长得肥肥胖胖、成了精的何首乌。谁能吃到这种何首乌的肉,谁就可以脱俗成仙。这位先生在破庙里悄悄地炖好何首乌,回家拿碗筷的时候,让朋友请去办事耽搁了。

且说这里张果老吃得满嘴流油。因那何首乌个大肉多,张果老吃得大饱也没吃完。这时,张果老的小毛驴在院外又踢又叫。张果老忽然想起他的小毛驴还在饿着肚子,于是连锅带汤一起端了出来,让驴儿也吃个大饱,最后剩下的一点汤,张果老顺手泼到了墙头上。

张果老美滋滋地打了个饱嗝,正要坐下抽袋烟运运气,却一眼看见有个人急急忙忙地朝这边走来。“不好,八成这锅肉是他炖的!”张果老慌忙起身,解下驴绳,屁股一抬倒坐在了驴背上。“得儿——嘟!”接着一响鞭,驴儿四蹄嗒嗒飞快地跑起来。张果老两眼一眨也不眨,紧紧地盯视着后面那个人,生怕那人追上来。谁知就在这紧迫逃路之中,仙物生效,那驴儿也喝了仙汤,四蹄早已离开了地面,腾云驾雾地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得身轻似纱,恍若流水疾风,越升越高,越飞越远,破庙和那个追来的人早已看不见了。

张果老就这样倒骑毛驴成仙升天。那枝被他用来当筷子吃何首乌的树枝,也竟然落地生根,不长时间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地人称“果老树”。那堵被张果老用汤泼过的墙头,也竟然如铜墙铁壁一般,经世不倒。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破庙加以整修,改建成“果老庙”,把这堵墙立为“果老碑”,并在上面题诗刻文,表达对张果老的怀念之情。(摘自《淮滨县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