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家认为我市文化产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发展群众喜爱的文化。加大对信阳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成果运用,继续总结、挖掘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支持各县区以特色文化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杨明忠代表认为,这不仅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更为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杨明忠代表提出,作为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新县将发挥“红”、“绿”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水平,打造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区。

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扑下身子,面向大众,扎根基层,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真正迎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邹雅梅代表建议,要切实加强民间文艺社团的指导和帮扶,着力推动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要积极举办历史研讨会、文艺创作比赛、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张冬梅、徐煦委员建议,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重视文化传承人培养,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以此引领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向正升代表则呼吁,要加大对具有豫南民俗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增加信阳文化的“含金量”。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化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硬支撑”,是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途径。

童光亮委员提出,信阳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发展文化旅游业前景广阔。要特别重视将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业,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丰富宜居信阳内涵。陈浩代表也建议,固始要以根亲文化为纽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使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