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 旭 曹新俊 郭 靖

春节前,记者一大早来在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四方绿色农场,见到了余传龙和老婆、儿子在大棚不停地忙里忙外。“春节期间是青菜销售旺季,每天早晨6点多钟来到大棚,然后一直忙到黑,每年春节都要守着大棚过。”余传龙告诉记者。

2010年,在北京打工7年多的余传龙回到老家,承包了20多个蔬菜大棚,每天要在棚里劳作10多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日子过得很踏实。他笑言,以前在北京种菜虽然挣得多,但总感觉是临时工,没有家的感觉,如今四方绿色农场的蔬菜大棚想承包多久都可以,心里感觉特踏实。

走进四方绿色农场的蔬菜大棚,一片片绿油油的反季节蔬菜映入眼帘。这些大棚均采用了先进的地热恒温温室、钢架双层大棚建造技术,主要种植辣椒、芹菜、西红柿等反季节绿色无公害蔬菜。就在这里,余传龙承包了20来个蔬菜大棚。余传龙一边采摘菜心,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春节时菜心的批发价格达到每斤3元,相比淡季,利润增长了近3倍,如今每年每个棚可以净赚3000元至4000元,虽然不能像别人那样过年,但心里也挺高兴的。”

在游围孜村,像这样的蔬菜大棚共有53个,同时发展水产养殖50亩,年产值超过80万元。为扶持产业发展,浒湾乡、村两级还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免除80亩地5年租金,实行“零地租”;积极协调农场水、电、基建等工作,实行“零接触”服务;帮助协调贷款60万元,实行“零利息”,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种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