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就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化发展,各抒己见。

据悉,去年,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我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1亿斤,实现“九连增”;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98家。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为有力支撑,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为内容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市人大代表倪天成说,发展现代农业化,关键还要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又一个着力点就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培育各种类型的经营组织,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他认为,一是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一些地方把调整农业结构的行政行为重心下移,形成“政府—企业—专业户—农户”的新体制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通过按市场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兴办加工和运销业,把农产品生产同市场需求衔接起来,进而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纳入了市场化的轨道,为农业现代化引入了市场机制。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经济利益联合体。要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在生产与销售之间,在新技术、新成果、新方式、新渠道的研发实验与农民推广应用之间,架桥铺路。

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局局长童光亮说,推进农业现代化,首先是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城镇化新就新在把农村涵盖进来,形成新的城镇化概念,新的城镇化体系,新的城镇化规划布局,这是新型城镇化引领的关键。而发展重心“把农村涵盖进来”,即把城镇化建设同破解“三农”及其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联系起来,就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市情实际和特点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其次,是要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要按照“用地集约节约、产业发展优化、集聚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当完善、地方特色明显、公共安全保障”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城镇规划,真正做到城镇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

市政协委员、罗蒙信阳公司总经理金元说,推进现代农业化发展,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统筹兼顾,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农业现代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二元结构,与农业劳动者的德、智、体、美,以及技术、技能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新型农业现代化反映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体现着人们生产与生活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