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认识农民企业家陈以仁,是在新春走基层的路上。因在其企业采访,曾告知春节去他家过年,也是为了这句承诺,正月初四,记者走进陈以仁家。
陈以仁是罗山县山店乡陈楼村人,十几岁离乡闯“江湖”。在山西挖过煤,到广东打过工,最后“落户”上海,与哥哥做起了服装生意,由此“发家”。经过十几年的打拼,现返乡在罗山县工业园,当起了文达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
老宅温馨,真是新旧两重天
山店乡距离信阳市区不足百里,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陈以仁家。陈以仁老宅位于山店乡西南一隅的山坡上,这里海拔300多米,有一条弯曲的砂石路,把陈以仁的家和到山店乡的公路连在了一起。陈以仁虽是当地“名人”,但老宅却十分简陋。老宅是改革开放初期建的,从一座女儿墙式的门楼进去,是一排三间砖土结构的平房,左边是一间厨房,厨房前边是盖有砖墙的猪圈,只是猪圈里已经没有养猪了。门楼右边是一排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里面挂满了腊猪肉、羊肉、狗肉及鱼、鸡、鸭等年货。
大院内,高朋满座。与其一起办企业的罗山县鑫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汤广辉,带着一帮员工也来给陈以仁拜年,几个人正紧张地忙着打“三捉一”。只见汤老板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叹气,真是“喜忧参半”、溢于言表。朋友的到来,忙坏了陈以仁的媳妇,她一会端茶倒水,一会给客人送水果、瓜子。
陈以仁的父亲由于感冒,只能围在炉火旁,自斟自饮。当记者与陈以仁聊天时,他感慨地说:“山店乡变化最大的就是这四五年。以前,公路上很少有汽车,如今,来来往往的汽车一天到晚不停。原来,山店乡就一条街道和集市,哪里有高楼大厦,而现在,道路四通八达,集镇高楼林立,就连原来去何家冲的泥土路,如今也变成了宽敞的红军路。”
农民过年,也可以到山庄啦
聊着聊着,就过了“晌午头”。尽管大家兴趣正欢,但陈以仁还是“赶着”大伙上了汽车,沿着红军路径直来到“大别山山庄”。山庄很别致,呈T字形盖了两排平房,沿T字形左侧又盖了两间平房,房顶是红色的石棉瓦,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红灯笼挂在山店乡上空。
山庄十几个房间大门上,都贴有红门对子。那“山间走兽云中雁,天上飞禽海里参”的对子里,透着主人对山庄未来的希望。主人陈新,原来是山店乡种粮大户,340多亩的水稻,一年下来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但为了早日奔向小康,他将余钱拿出,经营起了农家乐生意。他告诉记者:“今年腊月才开张,进入正月,4天就接待了29桌。”
不一会,院内两个圆桌上,就摆满了鸡、鸭、鱼肉,8个火锅雾气腾腾,记者与陈以仁家二十多人一起,举杯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