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形象,这是一件好事。为了不影响城市形象,为了城市更美,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南昌火车站将“石凳”用铁栏杆围起来,广州在部分立交桥下铺设水泥锥以防流浪汉露宿,四川大英县强制全城居民拆除防盗网等。可这些“善良”的出发点,不仅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与称赞,反而引来热议和质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城市形象,真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综合实力竞争的时代,城市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很重要,加以建设和维护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不弄清楚什么才是城市形象的核心要素,谁有权来评判城市形象的好坏,该怎样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城市形象,而简单以政府的“闭门决策”,或者以某个领导的个人喜好为出发点,采取一些措施,往往就事与愿违。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的舆论批评,我们确实很有必要来反思一下:一个城市究竟需要怎样的形象观?难道仅仅是外表的光鲜漂亮吗?
城市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外表的光鲜亮丽确实很容易影响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但形象的最终形成,却是多方面因素起作用的共同结果,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都在发挥着深刻的影响,体会到的那些看不见的要素,往往比一下子看见的要素要深刻的多、久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