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国亮

1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左边是厨房,大型号的冰柜、餐具消毒柜,统一配置的碗柜、新鲜的菜肴一应俱全;小院中间十多平方米,上方有塑胶搭设顶棚;右边是两小间餐厅和一间大的公共餐厅,可供30多人同时就餐。整个院子、房间干净整洁,清静幽雅。不经人指引,外人很难找到和相信这就是单位的“公务灶”。

“为落实我市在市、县、乡三级推行‘公务灶’制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去年,我局以规范公务接待为突破口,把厉行节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的重点,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利用空余闲置房屋,在距离局办公楼二十多米远的地方,改造开办了机关‘公务灶’。”昨日,在平桥区交通运输局采访时,该局工作人员杨庆俊指着四合院门口挂着的机关“公务灶”牌子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把这个小食堂办成干部职工放心的节约工程和民心工程,该局为“公务灶”配置了冰箱、空调、桌椅、餐具等必要设备用具,营造了舒适大方、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按照“科学管理、强化监督、规范运行、务求节俭”的原则,先后制定了“公务灶”接待制度、炊事员管理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细化了工作流程,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了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并严格实行对口陪餐、定员陪餐。

该局“公务灶”建成投用以来,保证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来客就餐,并严格按照“定额供餐、成本核算、经济实惠”的公务接待原则,抽河南烟、喝地方酒、吃信阳菜,不仅接待费用下降30%以上,还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激发了机关干部工作热情,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和退休老干部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去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国栋到我局督导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及‘公务灶’工作时,对我们的‘公务灶’运行情况给予充分肯定。目前,我局正在制定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活动方案,持续执行‘公务灶’制度就是其中一项。”杨庆俊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