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前天晚上,我和妻子一起散步,路过一餐馆门前,看见八九个年龄大约十三四岁的孩子,有的嘴里叼着烟;有的在高谈阔论;有的全身左摇右晃,迎面而来的是一股股熏人的酒气和烟气。很显然,这些孩子刚从这家餐馆喝酒出来。
为搞清上述“内情”,笔者第二天与这家餐馆老板“闲聊”得知:那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是某中学学生,因同学过生日,上午就来到这里摆了满满一桌酒菜,点的菜有2/3没吃完,但喝了4瓶白酒、18瓶啤酒。喝完酒后,他们摇摇晃晃地出去逛了一圈后,回来又摆了一桌,一共花了2400元。
对此,笔者感到十分震惊:这群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竟然也摆起了生日宴?这些孩子的家长知道吗?钱从何而来?喝坏了身体谁负责?孩子为什么从小就养成了这铺张浪费的恶习?
笔者认为,作为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节约习惯,显得十分重要。这群学生的恶习并非偶然,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家长、老师为什么平时就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笔者也作了分析:家长想,现在孩子少,家里富裕了,用钱方面不能卡得太紧,孩子要钱就给,千万别苦了孩子。老师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花的钱是家长给的,说在我,听在你?家长和老师这样“一唱一和”,自然就给孩子大把花钱提供了机会。
笔者建言,首先,家长不要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手里有钱了,也不问孩子要钱干什么,孩子要多少就给多少,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外面吃吃喝喝,甚至搞违法乱纪之事。这样,不仅助长孩子的铺张浪费之风,而且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学校要将学生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纳入思想教育的议事日程,做到经常教育,现身说法,警钟长鸣,使孩子在思想上认识铺张浪费的危害性,做到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节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