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近期,随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团到固始县采访,几天时间里,笔者耳闻目睹的是民间互相“攀比”做好事、善事,老百姓如数家珍的是爱心人士的乐善好施,记者谈论最多的也是这类事情。没有组织,没有领导,好人越来越多,好事越做越多,自发形成。这股迎面扑来的“攀比”新风,在固始县越刮越大,不禁令人叫好。
“光最近一周就有27批人来我们敬老院看望老人。有些人来了放下东西就走,连名字都不留。虽说只是一袋米、一壶油,东西不多,但是情深义重。”固始县番城敬老院院长感慨地说。据该县宣传部门同志讲,近年来,随着大批外出务工的固始人逐渐富裕起来,他们开始关心家乡的建设,热衷慈善事业。不止是逢年过节如此,平时也是这样。他们修路、修桥;助学、助困;帮孤、帮残……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他们的身影。日积月累,良性互动。外出务工者争相献爱心,本地创业者也不甘示弱。于是,民间相互“攀比”做好事便在全县蔚然成风。
笔者之所以为这种“攀比”新风叫好,不仅是因为它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因其来自民间。这些人,无论是企业家、富商,还是稍微富裕起来的人们,或是创业者,当他们衣食无忧的时候,不是只想到自己如何锦上添花,而是把眼光放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放到家乡的公益事业上,并尽自己所能,力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实在是一种无私的大爱精神。
时下,全国各地党政机关正在学习践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知道固始县的这股自发“刮起”的民间新风,是否可以作为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借鉴的一个范本,也去自觉地“攀比”一下,让这股新风在公务机关里扑面而来,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