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该回家了。

一年又一年,我们回家过年,就像候鸟飞向温暖的地方,那是一种本能。家,是我们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温馨的栖息地,我们在那里停歇、相互取暖、积蓄力量……

在外求学的学子,远出打工的子弟,他乡立业的白领……无论拥有何种身份、地位的人,到了过年,都有着相同的强烈的念头,那就是,回家。

在外的人更能体会到家的可贵,家的温暖。以前时时跟随在父母身边,每天听着父母絮絮的话语,不以为然。可是,当有一天,离开了家,长大了,也忙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时日越来越难得,便越发怀念以前的日子,因为此时已经深深感受到,原来聆听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更不用说,全家一起吃个热乎乎的团圆饭,饭后边看电视边聊天……像这样的情景每每浮现于在外的游子心中,都是一杯浓得化不开的幸福。正是家给予的这份幸福,召唤着在外的游子,让他们从心底发出一个声音:回家。

在外多久,难改的是乡音,难忘的是乡味,难以割舍的是乡情。诗人艾青曾这样描述对故土的热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这深深的爱,召唤着在外的游子,不畏路途遥远回家乡。

无论是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长途汽车上,还是在自驾的摩托车上,只要是在赶往回家的路上,归心似箭的人们,都将兴奋、激动、开心、幸福写在了脸上。大大小小的行李中,有带给家中亲朋好友的礼物:给只抽过烟叶的父亲带的中华烟,给只有在过年才穿红色衣服的婆婆做的新衣,给孩子带回心心念念的玩具……这些都是游子们早在临近回家的日子,就开始认真思考、精心挑选准备的,每一份礼物都包含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思念,对家乡亲人最浓厚的情感。

无论回家的票多难买,无论归程有多么辛苦劳累,带着满满的行李箱和满怀想念的心,就这样,游子们踏上回家的路。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清,家的召唤永远在耳边回响。回家过年,永远是最温暖、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