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近日,笔者一同事与一帮朋友在饭店小聚。席间几位朋友相互不停地“劝酒”,直至个个喝得面红耳赤,东倒西歪,吐满一地为止,其中有一位还被送往医院去输液。笔者的同事还说,席间相互“劝酒”更显朋友间热情、真诚。笔者听了,不禁有些疑惑:难道“劝酒”才显热情吗?
闲暇之余,朋友之间经常相互聚聚喝点小酒,这对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应该说是个不错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俗话说:“饭有饭量,酒有酒量。”每个人对酒精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喝酒的量也不一样。如果宴席上,大家都能各随其便,量力而行,那该是多么的温馨啊!如果非要强人所难,非得喝得酩酊大醉,喝进了医院,甚至喝出了人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近年来,有关因为喝酒喝出人命而引发官司的报道,不是时常见诸报端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不“劝酒”就是不热情!笔者以为,这只是一种借口,一种为陋俗旧风作辩护的托辞。酒席上真正的热情和真诚,应该是自由、随便,能喝的就多喝点,不能喝的就不要勉强着喝,更不能把“劝酒”当作热情和真诚。如果以拼命“劝酒”来显示朋友间的热情和真诚,笔者以为,这种热情和真诚要大打折扣。
聚餐不“劝酒”,这在国外已形成共识,这是文明的表现。眼下,春节就要到了,亲朋好友在一起聚餐的机会将更多了,笔者衷心希望各位朋友聚餐时,要文明“劝酒”,切莫把“劝酒”当作热情。
总之,一句话,聚餐莫“劝酒”,“劝酒”非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