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周海燕
说起老吴,实际上他并不老,之所以喊他老吴,是因为今年只有49岁的他,已经有了两个孙子。
记者来到位于信阳工业城和谐社区的老吴家,一眼看见他挂在阳台上的年货:腊肉、腊鸡,腊排、羊肉,还有狗肉。“年货办得可够丰盛的。”记者说。老吴笑着说:“以前,我们马岗村的人,就靠种地,出门兜里有50元钱,就是好的,住的是瓦房,喝的是水井的水。现在,点的城网电,喝的自来水。如今,我们这个社区里的住户,50万元刚起步,100万元不算富,200万元才是小康户。就说我吧,土地流转,实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和两个儿子每人一套房子,还有两间门面房,儿子开了家餐馆,我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地材公司,一年还可以挣个10万元,家里买了两辆小车,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可是城里人羡慕我们的生活。”
老吴领我们参观了和谐社区。他说:“我们社区一期和谐·美好家园、二期和谐·平安家园共计12万平方米已建成,1000户辖区居民已返迁入住。社区里有中心学校、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集贸市场、邮政银行、健身广场、社区游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应具有。入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与城市市民同质的幸福生活。”
老吴说:“以前我们担心,祖祖辈辈靠种地生存,没了地,该如何是好。没想到政府让我们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我们不仅有了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而且还享受国家给农民的各种补贴。你说,这样的日子,谁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