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19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然而,命运的蹉跎,却使一个花样的青年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原发性高原草酸尿症。他,就是正在广东惠州上大二的信阳高中毕业生——刘凌。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生称,这种罕见的原发性高原草酸尿症遗传病,从全国来看,目前确诊的患者不超过10例。

不幸降临 花样青年患上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2012年9月17日,对于家住浉河区谭家河乡的刘德友一家来说是个万分不幸的日子,他就读于广东惠州学院政法系2011级历史系1班的儿子刘凌,在校期间突发疾病,连续呕吐几天,家人将其送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肾衰竭末期(尿毒症),先后两次被下了病危通知,经医院紧急抢救4天后脱离危险。之后转到广州南方医院,11月1日又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在郑大一附院被进一步确诊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的肾功能衰竭。

找到肝肾援体 父母卖房为儿子做手术

为了给儿子治病,刘德友和爱人便争相给儿子配型,但不幸的是,刘德友和儿子血型不合,而母亲凌云为乙肝携带者,均不能做亲属器官捐献,必须向社会购买肝源和肾源。但供体肝和肾价格昂贵,刘德友回到家乡把自家的房都卖了。2012年12月29日,刘家人终于等到同一供体的肝源和肾源,并于当晚开始手术。手术连续进行了18个小时,实施的是肝肾联合移植,脾脏切除(切除目的是为移植肝移位)。术后,刘凌在重症监护室度过20多天后,逐渐战胜了排异反应。医生说,如果顺利,最近几天,他便可转入普通病房了。

信高学子的爱心 让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

得知刘凌得了重症,刘凌信高分校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来了,并为他送去了3万元的捐款;刘凌高中同学来了,虽然他们分布在祖国大地,但他们还是千方百计从四面八方,为他送去了3万元的捐款;刘凌父亲所在的谭家河中心小学,也送来了1万元的捐款;大河报的读者,通过报纸知道了刘凌的病情后,也自发地捐助了2万余元现金。

采访中,与刘凌同学素未谋面的信高分校的学生们告诉记者:“刘凌是我们信高的一分子,信高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无论我们身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我们的距离有多么遥远,信高人都永远是一家人;”“虽然我一个人只有一点点的力量,可是每个班级、每个年纪、乃至整个学校的师生凝聚起来的力量,就可以为刘凌同学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巨额医药费能否延续生命 仍期待社会各界的关爱

刘凌的父亲是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在镇上做些小生意。家中积蓄本就不多,为了给儿子治病,刘凌的父亲倾其所有,想尽了办法。他告诉记者:“目前孩子在ICU(重症监护室)病房,各项体征正常。但是昂贵的医疗费用让我们不堪重负,目前,我们东凑西借,已经花了68万元,仍欠着院方肝、肾救治款34万元。现在,家里的钱早已用尽,亲戚朋友都已经借遍,后续费用每天还在继续,在ICU病房每天费用2万元至4万元不等,医生说到出院总计费用需要130万元以上。无论怎样,我一定不放弃给孩子治疗。在这里,我要感谢信高的学生,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社会各界给予我孩子的关爱!如果没有社会的关注,没有信高学子的爱心,孩子就不可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