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四是实行标后复核。随机抽取标书,对评标过程及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并查实的,移交市纪委监察局有关部门及时查处。

监管科技化 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

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该系统涵盖门户网站管理、信息发布、网上投标、电子标书制作递交、网上资格预审/后审、招标文件网上发售/下载、网上电子辅助评标、网上开标、开标数据发布、中标结果发布、标后数据分析发布、标后数据管理、评标专家抽取、电子评标、代理公司管理、电子监察等系统功能,实现了对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的网络化、自动化、程序化运行。同时,将数字证书、电子签章、文件加密传输、可信时间戳服务、版式化电子文件、客户端网络地址日志监控、网上支付体系、招投标评价体系、短信平台服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嵌入整个招投标信息系统流程中,将依靠纸质文件进行交易的有形市场发展为利用电子文件进行交易的无形市场,更有效地激活市场要素、整合资源、加强市场监管、降低交易成本。

开发投标保证金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投标保证金收取、中标企业确认、投标保证金退还、交易服务费收取等环节。拒绝采用现金缴纳、非投标人备案账户转入和一个账户在同一个招标项目缴多份保证金等现象,有效杜绝了围标、串标等不良行为。

查案常态化 彰显交易平台权威

突出关键环节严查。我市抓住工程建设招投标这个关键环节,重点查处项目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及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坚决打击投标企业和代理机构出借资质,弄虚作假,围标串标及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行为;严格追究监督部门及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坚决查处应进未进场外交易违规行为。市治工办每周对招投标案件线索进行集中筛选,实行直查快办、联合查办、重点督办等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畅通信访渠道。开通建设信阳公共资源交易网,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定期在《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公布相关职能部门监督举报电话,扩大招投标工作监督群众基础,畅通招投标举报绿色通道。2012年以来,市纪委受理招投标方面问题举报16起,直查快办8起,联合查办5起,重点督办3起,已结案8起,党政纪处分党员干部16人(含县级领导干部1人),纠正问题12次(个),并对6家企业的串通投标行为进行通报和依法处理。

通报典型案件警示。2012年7月份,市纪委专门对5起招投标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在《信阳日报》、《河南日报》公开曝光,中国党风廉政建设网以及北京、山西、安徽、四川等10多家招投标网络媒体分别刊登,省治工办简报专刊介绍我市查处招投标案件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