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一年来,全市共清理认定213宗闲置土地,面积802公顷。收回36宗,面积96.411公顷。共清理违规用地44宗,面积170.1公顷,追缴土地出让金2.9亿元。全市共查处涉土违法违规案件91宗(含国土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1人,其中县处级6人,县处级以下65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

2012年,我市采取一地三法、六道程序等措施,强力推动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地三法”解难题

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认真听取每宗地的情况汇报,逐宗分析研究,逐条制定措施。通过集体会审决策,最终形成处置意见并明确责任主体,力求做到定性准确、措施可行、责任明确、程序合法。

在工作实践中,我市探索出“一地三法”,即“一地一查”、“一地一议”、“一地一案”工作法。“一地一查”,即对往年累积和新增闲置土地宗数、面积、闲置原因等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摸底工作,采取现场查看、实地测量、现场拍照等方式,查清每宗闲置土地的真实情况。“一地一议”,即对每宗闲置土地写出情况说明,分析闲置原因,分别研究对策,分类处置问题。“一地一案”,即对每宗闲置土地逐宗建立档案,采取案件管理办法,将出让合同、土地证、规划、建设、人防等相关手续一并建档,认真查清手续办理、工作程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六道程序”保公正

在处置闲置土地过程中,我市采取“六道程序”,确保处置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第一步,由辖区政府对照卫星遥感数据全面核查闲置土地宗数、面积及闲置原因。第二步,由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对照上报数据实地踏勘,进行一一核实,确认无漏报、错报、瞒报。第三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会同辖区政府、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等相关部门与企业、用地单位及相关群众座谈、确认,问题澄清后,企业负责人及辖区政府分管领导现场签字。第四步,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第五步,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辖区行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处置意见符合政策、结合实际、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合理公正。第六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领导小组会议形成的意见决议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辖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