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树 杨 春

2013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并且定于10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这意味着消费者期盼了八年之久的汽车三包政策正式出台。该消息公布后,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大家感叹:“汽车‘三包’政策终于出台了!”

政策释疑:包什么 找谁包

关于“三包”,很多消费者对其概念很模糊。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要求,家用汽车产品将拥有“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保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而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货、换货条件,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相关证件,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同时,在保修和“三包”的时间方面明确规定,汽车产品的保修期限是不低于3年或6万公里,而“三包”有效期限是不低于2年或5万公里。

根据该规定要求,“三包”责任应当由汽车产品的销售商依法承担。同时,销售商可以向其产品生产者及相关经营者依法追究赔偿责任。该规定还强调汽车产品经营者可以订立汽车产品“三包”责任约定合同,但前提是不能够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并且不得免除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这也就是说,当车辆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可以直接向车辆的销售方,也就是4S店或者销售公司索赔。如果责任方违反规定,将有可能面临最高3万元的处罚,并且会被记入信用档案。另外,当消费者的车辆处于保修期内,维修超过5日时,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索要代步车或者交通补助,这点在新规定中也得到了明确。

网友期盼:严监督 细管理

@衙外:汽车“三包”,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车子出了质量问题,车主要自己举证,费钱又费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汽车“三包”的很多细节都还不完善。

@酸柠檬:就“三包”来说,厂商最怕的是消费者不理性维权,动不动就退车。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怕厂商死不认账,找出各种理由不把正常诉求纳入“三包”范围。这样来说,第三方鉴定机构和执法部门的公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业内人士介绍,造成鉴定难的原因,一是车辆质量鉴定费用高昂,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另一个原因就是现有汽车质量方面的检测机构太少、不够公正,鉴定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在多数情况下,汽车出了质量问题,都是厂家自行鉴定,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让消费者无法相信检测数据或鉴定结论。

@永久:汽车“三包”规定给车企带来冲击是必然的。但和汽车召回相同,汽车“三包”政策和自然规律一样没有企业可以抗拒。

@南阳才哥:国外早就对汽车“三包”立法,如美国“柠檬法”、韩国“缺陷物保修责任法”、日本“产品责任法”等,都对缺陷汽车产品退、换作出相关规定。不仅对自身汽车行业并未造成冲击,反而经过严格执行,对本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品牌形象树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吕轻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汽车“三包”规定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部看似简单的部门规章由于某些方面的阻挠,8年了才面世,而且面世后还要等到10月才执行,这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来说是迟来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