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铎)1月22日,信阳市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郭庚茂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一个立意高远、实事求是、内容丰富、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一致同意这个报告。

宋效忠代表说,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情怀和积极作为的责任感使命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符合河南的实际。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对信阳来讲,落实好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是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要突出信阳的前沿优势、生态优势和民智优势;三是要突出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三点建议:一要切实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支撑作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二要充分肯定和发挥好民营经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这一点应在报告中予以体现。三要尽早出台生态建设补偿法规,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夏林代表说,报告站位很高、分量很重、内容很实。深刻的体会就是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可贵,以不变应万变,以开放带全局,以务实求发展。建议要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龙头的定位应该是核心增长极、是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座城市地标。二是要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河南是农业大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重点、难点、基础在农村,报告应该突出出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就要解决好农业规模化问题、农业科学化问题、农业的营销体制问题、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和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保障。

詹玉荣代表说,报告有四个特点:五年辉煌蓄势待发,困难挑战分析透彻;“三大两基”鼓舞人心,六个坚持一抓到底;八个强化重点突出,谋划未来信心百倍;五项措施目标明确,重在为民凝心聚力。建议支持建设“文化大院、农家书屋”。

赵铁军代表说,报告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在这方面,信阳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均大有可为。信阳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根亲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如何将强大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发展的软实力,大有文章可做。河南日报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信阳携起手来,为文化建设多作贡献。建设生态中原,河南任重道远,这方面信阳有很大优势,完全可以走在前面,成为典范和样本。

张春香代表说,听完报告,一是感受颇重,文风正,文采扬,文体严,文笔细,取得的成绩让人自豪,制定的目标让人振奋,规划的远景让人憧憬。二是感触颇深。过去五年,推进产业集聚,加强招商引资,开展“两转两提”,多措并举,环环相扣;未来五年的安排,目标清晰,谋划长远,措施有力,体系完备,载体明确。三是感动颇多。省政府一以贯之谋发展,务实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快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加强安全保护工作;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行集成化一站式服务,解决办事慢、办事难的问题;三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冯鸣代表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备感自豪、振奋、紧迫。自豪的是河南过去五年所取得的不平凡成绩;振奋的是今后五年及2013年美好的奋斗目标;紧迫的是实现这个目标信阳怎么做,感觉压力很大。信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就必须在确保农业和粮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信阳已经有了很好的势头,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建议对河南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表述,进行深入论证,建议改为“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