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志峰 张胜利)2012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创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我市致力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积极支持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信阳工业城)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并被命名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市首个省级高新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成为促进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实施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012年,我市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超前谋划布局,针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经过积极运作、多方努力,我市主持承担的“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主动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先后成功入选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实现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零的突破的基础上又先后填补了我市农业、工业两个领域的空白。精心组织“籼改粳”项目实施,2012年豫南粳稻生产面积达到101万亩,亩产达670公斤,比籼稻增产50公斤,每亩增收300元,预计增加稻谷总产超过0.5亿公斤,增加收入3亿元。

建立3家院士工作站。2012年,我市围绕培育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扎实开展院士工作站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相继建立了“河南省水稻遗传改良技术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糯米制品研发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院士工作站”。我市院士工作站从无到有,并且涵盖了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标志着我市高端科技研发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培育4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我市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天意节能有限公司、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荣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依法享受所得税减免按15%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给企业带来税收优惠的同时,也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赢得了更多政策支持和更大发展空间。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全年可减免所得税2000万元以上,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行业的领头羊,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