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市坚持统筹兼顾,务实重干,扎实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2012年,我市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羊山行政中心商务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和中心城市组团建设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实施浉河三期治理、城市内河治理、雨污分流、路网建设、高铁站片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城镇载体功能日益增强。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超过38%,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我市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四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2012年,我市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先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端制造和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全市工业投资完成430亿元左右,增长50%左右,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左右,增长16.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2012年,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巩固和发展了“三农”工作好形势。我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1亿斤,增长1%,连续5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连续9年创历史新高。茶叶、粮油、畜禽、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67家。茶园达到210万亩,全年茶叶产量5.2万吨、产值77.2亿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突破4000元,较上年增加15%。同时,我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六个放大提升”取得新进展,农村金融不断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