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 辉 申玉光)息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水利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近年的持续干旱,凸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为此,2012年,该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红旗渠精神杯”和“信阳精神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立足主动,及早动手,大打一场农田水利攻坚战。入冬以来,该县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全面展开,迅速掀起高潮。全县日最高投入劳力15万人,投入大型施工机具600多台(套),打井机器40多部。全县共新挖改造坑塘356口,打井656眼,新修桥涵闸建筑物2200座,整修灌排渠道360条、480公里,整修电灌站33座。完成土石方832万立方米,完成工日80.5万个,完成投资2.15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整合涉农项目,壮大农田水利建设规模。该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除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村饮水安全、清水河农田保护和自办项目外,该县把农开部门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项目纳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整合到位资金8501万元。

加大奖补力度,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热情。连年干旱,群众对兴修水利要求迫切。为此,该县因势利导,出台政策,对群众自办的挖塘、打井、整修机电灌站和灌排渠道等农田水利工程实行奖励和补助。新挖整修的万方以上坑塘,每口奖励0.5万元至1万元;新打60米深以上机井,每米补助50元;整修的灌溉排涝渠道,每完成1立方米土方补助2元;整修的机电灌站,每座补助5万元。各乡镇也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

社会各界援助,营造大兴水利浓郁氛围。该县要求,农田水利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各级各部门都要参与水利、支持水利、服务水利。为此,县直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出资投劳,帮助联系乡镇实施坑塘改造工程。

构建竞争平台,建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为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深入开展,该县出台《关于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息县精神杯”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工程规模、工程质量等八个方面对各乡镇进行综合考评,量化打分,排定名次,兑现奖惩。该县要求在水利建设大舞台上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在水利建设实践中检验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