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邓俊成 黄 伟)罗山县是一个水利大县,罗山人民有着优良的治水传统,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为水利改革发展积蓄了许多正能量。2012年入秋后,该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创新,持续求进,继续以“兴罗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并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启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征程,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资金投入新增长。今冬明春,该县以六大水利重点项目为依托,以整合四个部门涉水项目为补充,积极吸引全社会各方面投入。全县计划投入资金3.95亿元,其中国家投入2.79亿元,省级投入0.54亿元,市县乡及群众投入0.62亿元,资金投入额度创历史新高。

项目规模新突破。该县在成功完成1座大型水库和35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去年秋季又争取到29座小Ⅱ型水库和小龙山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已启动实施17座小Ⅱ型水库和小龙山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持续实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3万农村居民和0.2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小流域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平方公里;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计划迁建1279户5076人。另外,该县小农水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业“一事一议”等项目如锦上添花。项目种类全、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较往年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设机制再创新。该县出台了《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奖代补办法》等文件,鼓励民间购买、租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及个人投资水利,并明确了具体的奖补标准。加大了县财政的支持力度,对“兴罗杯”竞赛活动获奖的先进乡镇予以重奖。积极筹措县财政资金用于对群众自筹资金改造的万方大塘、新打机井、整修渠道、维修提灌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以奖代补,撬动了民营水利的蓬勃开展。同时加强督导,该县农建指挥部成立了四个督导组,交替轮流对全县各乡镇民营水利及地方支持水利情况严格督导,及时印发通报。注重广泛宣传,及时对各级领导参与水利、民营大户投身水利的典型进行跟踪报道,宣传先进乡镇、村组好的做法,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综合效益新提升。经过四个月来的鏖兵苦战,该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迭起。全县已投工326万个,投入资金3.25亿元,完成土石方1085万立方米、砼(钢筋砼)27万立方米,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平方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8座,改造万方大塘560口,整修渠道210公里,新打机井82眼,维修提灌站12座等。增加蓄水能力770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田0.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