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2013年1月4日,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光山县和平社区正在建设中的将军希望小学工地。尽管室外寒气逼人,但整个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流、车流川流不息。随记者一起的紫水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汪元森告诉记者:“将军希望小学作为全县重点工程,自去年11月底动工至今,不仅完成了一期工程50多户居民拆迁任务,而且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整个桩基已全面完成,并进入墙体施工阶段。预计今年8月底,就能建成投入使用。”
紫水街道和平社区位于光山县城东南部,面积近7平方公里,辖31个居民组,居民3.2万人。这个曾经落后的街道社区,经过几年的努力,一跃成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社区党建示范点”、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五好社区”以及全国低保先进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说起这些成绩,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新宇深情地说:“这与我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密不可分,他就是紫水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和平社区党总支书记汪元森。”
“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挂在汪书记嘴边的一句话。2009年,为解决失地、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他多方奔走,积极筹措资金,组建了“光山县全意物业管理公司”,让163名没有劳动技能的失地农民,进入光山东城21个物业小区参与物业管理。随后,他又东奔西走,先后协调没有劳动技能的失地农民800余人,参与了光山东城开发工地建设。为解决辖区残疾人就业,他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帮助残疾人熊光成组建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目前,已安排残疾人就业达28人,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在馨美汽车装饰美容会所,提及汪元森,会所总经理熊光成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汪书记听说我要办高级洗车会所急需资金,二话没说,就为我筹措了几十万元资金。如果不是他的支持,我这会所怎么也是办不成的。”
群众的气顺了,社区的风气就正了,工作推动就容易了。而这一切,都源于汪元森对民生工程的理解。2009年年底,他看准了社区位于光山县羽绒大世界市场的区位优势,于是,他主动发起,与社区19位羽绒经营大户联合,启动资金150万元,成立了“光山县紫水办事处和平街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如今,这个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176人,吸纳社员股金、社区互助金328.5万元,向社员投放互助金280万元。资金合作社的创立,极大地促进了羽绒行业的发展。正如社员李光福说的那样,要不是汪书记看得远,我们的羽绒生意,也不可能做得这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