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以星天空数码和博仕达通信生产为基础,向上游延伸,形成了手机外壳、按键、主板、话筒、摄像头等智能通信终端配套产品产业链;以台商电声科技、泛蓝科技智能家具项目、东信蓝光为基础,形成了汽车电子、高端音响、蓝光产品等数码影音终端配套产品产业链。
高科技产业的集群发展,使信阳工业城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
持续求进,引领科技创新
回首历程,2011年,信阳工业城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启动了省级高新区的申报工作。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将申报工作纳入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全力加以推进。市科技局等部门按照申报程序和要求,协助信阳工业城完成申报文件的上报和附件材料的准备,并多次赴工业城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对接活动,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多次对申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完善上报省直部门的相关材料,为顺利通过评审创造条件。申报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也得益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省级高新区的牌子顺利拿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面向未来,面向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工业城人更加清醒地明白自己前行的动力所在——“为了信阳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必须抓住面临的机遇,申报国家级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委书记郭瑞民说。
信阳高新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为主的高端化产业集群。高新区将围绕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从科技体制入手,锁定关键环节,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离不开基础的保障。高新区制定了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培育辖区企业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规划选址筹建科技孵化器,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成果转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新区通过加快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发展目标已经廓清——持续求进,勇创国家级高新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引擎。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嘱托,也是高新区的自觉选择。在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信阳工业城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科技引航,创新驱动,高新区将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