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双节期间,寒流突袭,漫天飘雪。这是我市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天气。当人们坐在温暖如春的家中或办公室内时,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却冒着风雪,仍坚守在岗位上。在东方红大道中段,记者见到正在巡查的市环卫处主任张涛,他告诉记者,仅2013年第一天,市环卫处就清扫积雪、垃圾500多吨。看着站在风雪中正在清扫的环卫工人,再看看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记者不禁为这些环卫工而感到骄傲。

“立志、激励、勤奋”是环卫工人的信奉的格言。1月3日,在市环卫处,谈起今年工作,张涛充满自信。他告诉记者,有人说信阳市环卫设施建设,可以用“突飞猛进”的态势来表达,这是大实话。2007年,我市中心城区公厕仅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全市公厕除商场和宾馆之外,其余的全部是旱厕。根据创卫需要,市环卫处随即掀起了一起轰轰烈烈消除旱厕的公厕革命。短短三年时间,中心城区公厕数量就达到385座。去年,为了加快公厕建设和改造,在新建公厕7座,升级改造公厕7座的基础上,还维修了38座公厕,并对所有公厕进行了外貌装修,从而提高了公厕综合使用能力。目前,全市所有公厕一律达到了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在垃圾中转站建设上,市环卫处对老旧、落伍的垃圾中转站一律进行升级改造。其中,新建中转站1座,升级改造5座。截至去年12月,我市被19座落后的地坑式垃圾中转站已全部被淘汰,19座液压式全密闭的垃圾中转站已全部“上岗值班”。

谈起如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促进环卫工作向深层次改革,张涛告诉记者,向生态文明要效益,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定。如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市环卫处努力工作的方向。为此,去年,为了净化环境,使魅力信阳有一个洁净、舒适的投资环境,他们已经着手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垃圾项目。该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排放问题,而且还可以减轻环卫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垃圾净化能力。另外,为了确保城市垃圾清运,提高环卫工人工作效率,市环卫处还新增垃圾清运车辆5台,以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员清扫、机械清扫和机械洒水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作业模式的形成,中心城区439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任务,64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任务,就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