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倪 阳)在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固始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吸附作用,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吸纳民间资金5300万元,整修改造大塘360口,整修硬化斗、农渠87条179公里,修建桥涵等建筑物269座,新建、改造机电井46口。

抢抓机遇解放思想。该县坚持“谁投入、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改革影响民营水利发展的体制弊端,坚持民营化发展的取向不动摇,真正确立民营水利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着力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良好环境。胡族铺镇外出创业人士徐春华在小河桥村以开挖大塘为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立体农业经济。目前,全镇吸收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达7处,吸收资金470多万元,主要用于开挖改造大塘,发展循环经济。

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该县放宽民营资本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准入领域,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工商大户都鼓励支持。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为民营经济在农田水利建设领域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李店乡李店村村民李良军、赵明刚在乡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投资100万元,开挖大塘50亩,打深水井1眼,不仅用于特产养殖,而且可解决周边村庄800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该县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工商大户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共识,该县农田水利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项目带动、民营助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该县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了《固始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奖补办法》,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支持民投、民建、民营工程。同时,加快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目前,通过在全县持续加快土地规模集中流转和小型水利改革,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0个,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46个,生态环保休闲综合养殖基地5个,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到73家,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全年水产品产值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4元,较去年增长10.7%,农业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