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增政
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旧观念去认识、感知和对待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就会贻误发展机遇。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好角色转变,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继承和发扬好的经验、做法和观念。
实现管理向指导的转变,当好“引导员”。基层干部要强化协调和指导功能,认真履行好职责,站在全局的高度,淡化精细管理,强化宏观指导,摈弃事无巨细的包办代办,什么都过问的管理模式。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搞好宏观规划,强化督促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好农村发展的“引导员”,成为各项决策的执行者和推动者。
实现臆断向决策的转变,当好“设计员”。找准一个村子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因时、因地制宜选路子、做决策。基层干部眼界宽、视野广,但发展农村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搞经验主义,仅凭想当然和主观臆断做决策断不可取。要汲取群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做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同群众一起设计、描绘发家致富的美好蓝图,当好新农村建设“设计员”。
实现守旧向创新的转变,当好“监督员”。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精神和决策上坚决服从,出色地完成,体现的是执行力和落实力。但由于村与村的情况迥异,在落实决策中呆板守旧,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只有结合农村实际,扮演好政策落实的“监督员”,采取灵活方式和新措施,党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实现松散向规范的转变,当好“指挥员”。由于农村传统行为习惯和环境影响,农村干部在工作上比较松散怠慢,不太讲究规范化和制度化,处理和研究工作随意性、随机性较强。因此,基层干部要担当起“指挥员”的职责,下大力气搞好农村班子规范化建设,制度不健全的要完善,运行机制不规范的要规范有序,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班子,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实现冷硬向热情的转变,当好“服务员”。有的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工作中摆架子、讲排场,对待群众态度冷淡,缺乏服务和亲民意识。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破坏党委政府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基层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放下架子,尊重群众,依靠服务开展工作。群众需要什么,就要力所能及给予帮助,为群众想办法、出路子,做到解民忧、帮民富,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
(摘自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