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
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最初亮相,无不展示出平实、过硬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短而精当,无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李克强同志开会时的务实,对草根意见的重视,对官员照本宣科的“零容忍”;王岐山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学者专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即席讲话,令参会者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党的新一届领导人力戒形式主义的空谈之风,为广大党员干部带了好头。
其实,“空谈”放任的是懒政之风。一些主政官员习惯于秘书和下级准备讲稿,安于成为会议和讲话的“道具”,甘当不动脑子、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三不”官员。久而久之,懒政、怠政、惰政成了官场流行病。误国之深,莫此为甚!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能够折射出众生百态,也能照出最真实的自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更是如此,我们当以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为镜,经常照一照,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刻鞭策自己。
作风建设这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不断正视自己。加强作风建设,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照镜子”。比如,可以请服务对象来帮助“比照”,我们做的好不好,社会群众满意不满意便一目了然;还可以拿各行各业的标准尺度来“比照”,常常与之相比较,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哪些尚需改进、哪些亟待创新也清楚明了;可以和我们身边的人相互“比照”,了解自身的短长,发现别人的优劣,以借鉴别人、提高自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好氛围。
作风建设这面镜子需要我们常“擦拭”。再光洁明亮的镜子,也要经常擦拭,不然时间一长也会“蒙尘”失色,失去它应有的作用。作风建设也是如此,必须常抓常新,与时俱进。镜子越擦越亮,我们的精神状态就会越来越振作,工作作风就会越来越优良。
作风建设这面镜子不仅是平面镜、反射镜,还应该是显微镜、放大镜。镜子折射的是作风建设的真实状态,不能有一丝虚假。同时,这面镜子还要能见微知著,将细小的、隐藏的或者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各类问题暴露在阳光下。面对“作风建设”这面镜子,首先要有勇气正视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参与者,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时刻对照镜子日省吾身,对工作不断加以改进。